「你個豬腦子,你不行!」從小被罵到大的孩子,比別人多一個傷疤

2024-06-03     玉兒     反饋

期末考試成績下來了,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昨天朋友的孩子一年級期末考試成績公布了,放學接孩子時發生了個小插曲。

孩子班上38個同學,只有2人語文考98分,其他都是雙百分。其中一個剛好是朋友的孩子,因為看圖說話扣了兩分。

當時朋友口不遮掩地說道:「你個豬腦子,你不行!」。孩子臉色通紅地低下頭往門口走。

朋友後來回憶說當時一說完自己就後悔了,看著小小的人兒縮成一團,心裡不是滋味。

特別看到另一個媽媽對她女兒說,「雖然你沒有考滿分,但是考得也不錯,繼續加油。」

小女孩笑眯眯地對媽媽說:「媽媽,我下次會努力的。」

這讓她覺得自己可能真的做錯了。

我們總是很輕易找到孩子的缺點,但是卻羞於夸孩子的優點。但是我們這種情況很容易讓孩子陷入貶低式教育。

「你不行!」仿佛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孩子的心頭,這會讓孩子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這就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打碎孩子的自信心好比是打斷孩子的脊骨,讓他站不起來。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有點危言聳聽。但是事實可能比這嚴重的多。

我們這一代人很多是在父母貶低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應該更有切身體會。拿我自己來說:

小時候我的父母很少表揚我,無論我做了什麼事情,他們都是表現地平平淡淡的。有時候甚至為了預防我驕傲,而打擊我。

我記得有一次我說我作文被當作範文,在班上被老師朗讀。我爸說:「這是應該的。本來就是這樣。」我媽媽在一旁附和道:「又不是在電台廣播。」這仿佛一盆冷水兜頭而下,澆滅我的熱情。

在這種環境種成長起來的我們,潛移默化地就學會了父輩的「貶低式教育」。雖然這種教育是我們不喜的,但是我們的身上有它的烙印。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是需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

在家裡的小桌子上,放一本手帳,專門用來記錄孩子的「閃光點」。

舉例說明:比如我家孩子兩歲半,我會記錄孩子配合刷牙、洗手、自己吃飯,自己脫外套以及偶爾蹦出來的童言童語。

記錄這些小事,記錄完之後,針對這些小事夸一夸孩子,給孩子吹吹「彩虹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好的事,媽媽都看在眼裡。

當然,如果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要視而不見,轉變一下我們的話術,從「你怎麼做得這麼爛」變成「如果下次能xxx就更好了!」

讓孩子知道這次做得不夠好,但是並不是一無是處,無可取之處。

上文中的另一個媽媽看到孩子考了98分,沒有急著否定孩子,而是讓孩子下次繼續努力。她這樣的做法也是可以的。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小時候有每次都考雙100分嗎?大部分人都是沒有的吧。那為什麼我們對自己的孩子會這麼苛刻呢?

不貶低孩子就是給孩子創造一些能夠挑戰自己的機會,而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起的是引導的作用。

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是怎麼理解。全班38個同學,兩個孩子考98分確實看起來是不理想。如果這98分和孩子期中考試相比是有進步的,那就不應該吝嗇表揚和鼓勵孩子。雖然可能會有一種情況:期中考試卷子難度大,期末考試卷子比較簡單。這樣說來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是我們可以委婉地表達給孩子聽,他也是會聽的。孩子的心思敏感,他比大人想像中更懂自己。

高爾基說:「只要有生活的願望和本身自信的力量,那麼整個的人生將會是一座美好的時鐘。」

為人父母出口的語言需要謹慎吐出。語言可以是蜜糖,也可以是砒霜。蜜糖與砒霜就看你選擇什麼樣的育兒觀了。

玉兒 • 11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180次觀看
玉兒 • 37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10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76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140次觀看
玉兒 • 50次觀看
玉兒 • 12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12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8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10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