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不批評!只問5句話,就能讓他知道是非對錯

2024-06-01     玉兒     反饋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揪著孩子已經犯的錯誤讓他付出代價。相反,我們可以抓住機會培養孩子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孩子犯錯了,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罵和打! 因為錯誤就意味著不夠優秀,而打罵是阻止孩子犯錯見效最快的方法。 可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犯錯不可避免。 經常簡單粗暴的打罵,不僅剝奪了孩子在錯誤中學習的機會,而且這種傷害還將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 著名心理學教授錢銘怡,曾提出一份《青少年人格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父母的負面教育會直接影響子女以後的性格。

研究中提到: 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的性格:頑固,冷酷,殘忍,獨立或怯懦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盲從,不誠實等等。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揪著孩子已經犯的錯誤讓他付出代價。 相反,我們可以抓住機會培養孩子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犯錯不批評,5句話就搞定 心理學家說: 「在解決問題方面,最為可靠和真實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嘗試與犯錯。」 「每個錯誤都是一種反饋,孩子犯錯,就是一種嘗試上的失敗。」 如果,家長這個時候給與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可以讓孩子從中有所收穫,也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認知。 具體怎麼做,我拿優寶的事例來詳細說一說,便於大家理解和實踐。 1、詢問,了解事情經過 控制住自己的衝動,先問問孩子是怎麼回事,再做決定。 比如:「發生什麼事情了?你能跟我說說嗎?」 優寶小時候有次把水杯摔碎了,我聞聲從廚房出來,看到他的手被碎片劃傷,袖子全濕了,內心一著急,就罵了他,「拿不穩還端著亂跑」。 然後,他哇哇大哭。 我以為,他是疼的,其實他是委屈才哭。 我冷靜後,問他是怎麼回事。 他說想給我端杯水,沒端穩摔了,自己又不小心劃傷了。 頓時,我一把老淚在眼裡轉,又自責又心疼。 經過這個事情之後,才發現,當你給了孩子說話的權利,事情的真相才有了意義。 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指責和打罵,這會嚇到孩子,反而不願意說,或者內心委屈大哭。甚至,下次做錯了事,為了避免責罰而說謊掩蓋,或乾脆「少做少錯」。

2、問問孩子的感受 比如:「我這樣說你,你內心什麼感受呢?是想哭還是委屈……」 讓孩子情緒有個出口,幫助孩子辨別情緒。 等孩子情緒穩定後,你再根據具體的事情來教育他,這比你氣急時說的一大堆都要有效果。 優寶摔碎杯子時,我著急罵他後,他就只知道哭,越哭我就越心煩,但冷靜過後,我問了他的感受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 當時我們倆的對話大致是這樣的: 我問他:媽媽剛剛罵了你,你怪媽媽嗎? 優寶:媽媽以後可不可以不罵我。 我答:好。那你不怪媽媽,為什麼哭呢?是刮疼了嗎? 優寶:不怎麼疼,是我想給媽媽喝水,摔了,媽媽就喝不到了。說完,委屈的嘟嘟小嘴,小心翼翼地看著我。 我明白,他這是委屈又怪自己沒做好。 小孩子做錯事了,內心其實是害怕和擔憂的,父母的責罵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恐懼,而且他們可能不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哭是他們唯一能快速做到的事。 當孩子犯錯,家長可先安撫好孩子,再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個時候,你再根據具體的事情來教育他,明顯會容易很多。

3、幫助孩子分析對錯 幫助孩子分析對錯,可以讓孩子從中有所收穫,也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認知。 優寶摔碎水杯這事,可以說是無意識犯錯。 因為,本是好意,但撿碎玻璃會給他帶來危險,他沒意識到這一點,所以被擔心的我罵了。 按理說,他不應該被罵。 為了讓優寶不再傷到自己,所以,我想讓他意識到他哪裡做得好,哪裡需要改進,從而吸取經驗。 「媽媽知道你愛媽媽,想給媽媽水喝,可是呢,你的小手還小,水杯太大,所以你沒拿住,才摔的,對不對?」 「是,媽媽。」 「水杯摔碎了沒關係,但是你的小手劃傷讓媽媽擔心和心疼,你覺得這樣好嗎?」 「不好。」 當孩子意識到「不好」的時候,其實他心裡就已經做出了「需要糾正」的評判。 就算孩子語出驚人,也不要驚慌,不要否定,儘量平靜地去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孩子很多時候都是無意識犯錯。 此時,你罵或打或教育他,在他看來都很突然,會手足無措,而耐心的引導,更容易讓孩子清楚自己「錯」在哪裡。

4、詢問孩子解決辦法 看起來,有點困難。但引導得當,孩子也會有令人驚喜的時刻。 當優寶回答「不好」的時候,我就順杆爬,問他怎麼做才好呢? 起初,他說:那我下次就少倒水,抱在懷裡。 我說:那媽媽還是擔心摔倒劃破你的手,弄濕你的衣服,怎麼辦? 優寶歪著腦袋,想了一會:那我就叫你來喝。 然後,小腦袋瓜子似乎停不下來了,還反倒揪著我問東問西,甚至語出驚人。 我們詢問孩子解決辦法的時候,可能不會很順利的就得到答案,甚至得到的答案會讓你生氣,但哪怕這樣,也不要隨意吼叫。 你可以順勢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分析他的答案最終會有什麼結果,結果是好還是壞,幫助孩子理清思路,解決問題。 美國托德·帕爾在《犯錯誤沒關係》一書中說: 孩子對待錯誤的方式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你怎樣對待錯誤,孩子也會這樣去對待錯誤,當你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時,孩子也會這樣。 當你用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引導孩子時,孩子以後遇到什麼事,也會想著怎麼解決而不是選擇逃避。

1/2
下一頁
玉兒 • 11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180次觀看
玉兒 • 37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10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76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140次觀看
玉兒 • 50次觀看
玉兒 • 12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12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8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10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