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深夜反思: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把孩子養得太老實

2024-04-18     玉兒     反饋

一個網友分享:

小時候,我常常與其他孩子發生衝突。

無論問題的責任歸屬如何,我的爸爸總是要求我先道歉,並當眾責罰我。

如今,我已經40多歲了,當我面臨衝突時,我仍然不敢出聲,只能默默忍受。

這讓我對與人發生衝突感到恐懼。

每當遇到衝突,我總是立刻躲避。

這讓我意識到,孩子養得太老實危害實在太大了!

我們常說,寧願寵出一個任性的孩子,也不要逼出一個過於懂事的孩子。

因為,太懂事的孩子往往在外活成了一支軍隊,但內心卻成了一座孤島,處處委屈自己。

孩子的「懂事」,其實是恐懼情緒下的委曲求全。

《我的外婆,從不內耗》一書中,寫了這樣一個場景:

「小時候,媽媽非常喜歡在家包紅豆包。但我對豆製品過敏。每次吃都會腹痛。

但是每次父母覺得是我找藉口挑食,會強迫我吃。

有一次外婆來家裡小住,媽媽照例包了紅豆包。

接過媽媽遞過來的紅豆包,他不敢拒絕。

咬破包子皮的瞬間,滾燙的豆沙流到了她的腿上。一陣灼熱劇烈的疼痛感襲來。

但他都沒敢發出半點喊叫聲。她用極大的力氣不停地用手框在豆沙外圍的皮膚上按。

外婆剛好過來,她驚叫一聲,立刻用濕抹布抹去了紅豆沙,用涼水給我降溫。

並大惑不解地問我為什麼不吭聲。

我還沒有來得及解釋,媽媽就在一旁說:「就她事多,做個事情窩窩囊囊的,這麼大的人了,吃個包子還能把自己燙著。」

看到這裡,我不禁感嘆:每個孩子的懂事裡,必定藏著無數的心酸和委屈。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被父母忽視,感受從來不會被看見和尊重。

他們就會慢慢覺得自己的感受一點也不重要。

就像最近「校園霸凌」事件頻出,這些事件當中的受害者,普遍都是老實的孩子。

他們在面臨不公平時,羞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別人的不合理要求更不敢說「不」。

作為父母,要想讓孩子以後能在「社會叢林「中更地生存,我們必須讓孩子懂得:

善良中要略帶鋒芒,有不傷害別人的教養,也要有不被別人傷害的氣場。

因為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會壞到肆無忌憚。

父母這樣做,教會孩子「你不必退讓」。

a、不要過分控制,讓孩子更好地發現自我。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總是緊緊關注孩子的成長,幾乎參與到孩子的一切事務中。

由於缺乏自主決策的機會,孩子長大後往往容易認同他人的看法和行為。

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允許他們毫不猶豫地說出「不」。

b、給予孩子更多的認同和鼓勵。

在《心理營養》中指出:

「在提供安全感方面,媽媽可能更為重要,但在肯定和認同方面,父親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

尤其是對於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子而言,他們的自尊心正不斷增強,因此來自父親的讚美和鼓勵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至關重要。

當孩子情緒失控、憤怒時,父母不應僅僅要求他們「懂事」。

給予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感受到被愛的溫暖。

這種心理基礎會使他更加勇敢地表達自己,更好地處理爭執。

c、父母穩定的情緒,是孩子的定海神針

父母的個性特點往往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記。

如果爸爸是一個幽默開朗的人,孩子便可能學會積極樂觀、寬容待人,以及學會取悅自己。

如果媽媽是一個溫和而堅定的人,孩子則可能會擁有不卑不亢的品質,學會以柔克剛,處理事務時更加從容。

一個幽默快樂的爸爸不僅能帶給媽媽好心情,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支持。

玉兒 • 19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470次觀看
玉兒 • 190次觀看
玉兒 • 300次觀看
玉兒 • 230次觀看
玉兒 • 70次觀看
玉兒 • 340次觀看
玉兒 • 740次觀看
玉兒 • 14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43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26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