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有些事媽媽記得讓位,讓爸爸來

2024-03-17     玉兒     反饋

家有男孩,爸爸一定要多抽時間,多多培養孩子與你們之間的情感。

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有目的性,培養孩子什麼樣的才能,什麼樣的品質,爸爸更有計劃性,能更好的教育孩子獨立,果斷,勇於冒險……的品質 。

家有男孩,很多媽媽幾乎都一樣感受:

天天拉你「嘿嘿哈哈」打架……

玩具書籍滿屋子亂丟,怎麼都收拾不完……

翻箱倒櫃也是家常便飯……

天天在沙發上蹦蹦跳跳,成了他們的蹦蹦床,他們自己也成了爬行中的掃地機器人。

家有男孩,更累人,更需要家長付出多一點,再多一點的耐心。

古老的諺語曾說:養育好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的人。養好一個男孩,再強大的媽媽一個人也搞不定。

媽媽要懂得退位,讓爸爸參與進來。

其實媽媽都很想退位,但是爸爸們都在哪裡?媽媽們充滿了無奈。

家有男孩爸爸,需要更加努力,付出更多時間才行。男孩子天性喜歡冒險、喜歡刺激,這些事爸爸做起來更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我覺得爸爸跟男孩親子關係中,都會經歷這3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幼兒階段,他們崇拜爸爸,覺得爸爸無所不能,就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自己學習的榜樣,會跟著爸爸學習怎麼做個小小男子漢。

最初,他們會默默的,悄悄的模仿著爸爸的行為。

有時候在公園散步,可以看到很多小男孩學著爸爸的樣子,有模有樣的走路,甚是可愛。

孩子喜歡媽媽溫柔的愛,也喜歡爸爸不一樣的味道。

男孩跟爸爸在一起的時候,喜歡你追我趕,打打鬧鬧,互相撓痒痒,場面總是格外的開心。

男孩跟爸爸總有一種心有靈犀的默契,有時候他們的一個眼神,一聲「嗯嗯」,一些簡單的「a暗號」,就能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

心理學家說,父子在打鬧的觸碰中,是他們專屬的一種深層次溝通。

媽媽的愛細膩溫柔,可以讓孩子充滿安全感;爸爸的愛闊達深沉,可以讓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

很多人都說孩子3歲上幼兒園之後,逐漸的更加喜歡跟爸爸一起玩耍。

3歲後,男孩逐漸有了性別意識,性別認同感,喜歡模仿爸爸的言行舉止。

對於爸爸喜歡的東西,男孩總是第一時間跑過來關注。

看到爸爸看書,他也要爸爸讀給他聽;看到爸爸刷視頻,他也忍不住蹭過去一起看;看到爸爸跟媽媽討論有意思的新聞,有趣的生活,男孩也渴望加入其中。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他們家男孩3歲。

朋友正在做飯,男孩時不時跑過去,抱抱他媽媽,說:媽媽,你辛苦了,愛你哦。

朋友假裝切菜切到手了,他跑過去說:媽媽,你不要害怕,我來保護你。

我想男孩的這些小舉動,跟爸爸對待媽媽的方式息息相關。

爸爸愛媽媽,尊重媽媽,理解媽媽,孩子也會從中觀察學習,體驗這些愛帶來的溫馨。

第二個階段,到了3-6歲的時候,喜歡跟爸爸去比賽。

這個階段的男孩,天不怕地不怕,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隨著不斷的解鎖各項能力,他們會一直保持這種感覺。

這個階段的男孩,喜歡跟爸爸玩「打架」的遊戲,覺得媽媽太弱了。

他們一門心思想戰勝爸爸,挑戰爸爸。

其實這個遊戲,對男孩的成長來說,也是有很大益處。

在遊戲開始前,要給他制定好遊戲規則,例如不能帶工具當武器,不能打哪些部位,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定好規則,遵守規則的玩遊戲,規則帶來秩序感,才能更好的成長。

當然,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他們,而不是束縛。

但其實在陪伴男孩成長的過程中,其實會發現他們更喜歡挑戰秩序。

在家裡,尊重孩子的天性,他們會有很強的創造性,但如果沒有建立規則感,他們進入校園後,很容易迷失方向。

碰到困難,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辦,很容易逃離,叛逆。

所以,在日常教育中,爸爸的處理方式會比媽媽來得更直接,更剛硬。

例如大鬧遊戲,很多老人家和媽媽,都會選擇讓孩子打打打,打到過癮,開心就行。

其實也可以讓孩子試試拳頭碰拳頭的疼痛,適當的給孩子碰壁,吃點苦頭。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天下第一了。

今後碰到困難挫折,心理也能承受接納。

爸爸這個角色天生就帶著一種「規則」成分,這個階段的陪伴,爸爸一定要參與。

有規則意識的孩子,進入一個集體能找到集體的規則。

有規則的孩子會畏首畏尾嗎?不見得,他們反而更加自信,知道怎麼做是對的,並從中獲得收穫,更快融入集體。

第三階段,男孩想超越爸爸。

鼓勵個支持孩子,讓他們更加自信,自己可以超越爸爸,做得更好。

爸爸,我跑得比你更快!

1/2
下一頁
玉兒 • 19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470次觀看
玉兒 • 190次觀看
玉兒 • 300次觀看
玉兒 • 230次觀看
玉兒 • 70次觀看
玉兒 • 340次觀看
玉兒 • 740次觀看
玉兒 • 14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43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26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