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悲觀,還是樂觀,8歲就定型了?原因就藏在父母對待生活的方式中

2022-05-25     玉兒     反饋

沒有暫時性的批評,只有永久性的,自身的原因。

心理學家德韋克做過一個實驗,給四年級的男生和女生出了同樣一道無解的題目,然後聽他們對於自己失敗的解釋。

「你為什麼沒有得出答案?」

女孩們回答「我不擅長做這樣的題目」或者「我不夠聰明。」

男孩們卻回答「我沒有盡力去做」、「我才不想做這樣的題目」。

這個實驗說明,大人對孩子的批評會影響孩子對壞事情解釋風格的思考。

如何培養一個樂觀的孩子?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理解了,培養樂觀孩子的關鍵,就是家長自己對待孩子、對待事情的態度。

我們需要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然後監控自己的語言。

不過,孩子其實也是有天生氣質的。

有些孩子天生比較敏感,容易往壞了去想,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塞利格曼的研究,有意義就在於,它不僅告訴我們樂觀或者悲觀是怎麼形成的,而且告訴我們,樂觀是可以「習得」的,一個人的解釋風格可以被改變。

記得小時候女兒在院子裡和朋友玩,每次別人反對她,或者不同意她加入的時候,她就會很生氣、傷心。

我就會和她聊天。

我會問她:

「朋友反對你,或者不同意你加入遊戲的時候,你這麼難過,是因為什麼原因啊?

你是不是覺得他們不喜歡你,覺得你不好?」

這樣問,是為了讓她意識到自己的難過,是什麼樣的潛在想法造成的。

如果我們意識不到潛在的想法,難過和痛苦就是混沌的,像罩子一樣,很難擺脫。

但是找到那個具體的想法,你就有可能擺脫它。

然後我會接著跟她分析,小朋友這會兒不想和你一起玩,不是因為不喜歡你,它有很多可能的原因。

比如說,這會兒他們已經商量好了誰扮演什麼角色,不想再加入一個人了;

比如說他們的玩具就這幾個,沒辦法再分給你了;

比如說他今天就是心情不好,就想自己玩兒,不想跟別人玩,你想想看,你是不是有時候也會只想自己玩,不想跟別人玩啊?

還有啊,昨天他們是不是和你一起玩了?那說明他們沒有不喜歡你啊,否則昨天就不會和你一起玩了。

這樣的分析,是為了找到證據,反駁自己的潛在想法。

這兩個步驟,也是塞利格曼建議的,改變一個人解釋風格的步驟。咱們成人也一樣可以用。

再舉個例子,有段時間,女兒說培訓班的老師很兇,我也會和她聊:

「老師生氣,不是因為不喜歡你,或者你做的不好。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老師很溫柔,有些老師脾氣急一點;

也有可能今天老師的心情不太好,在家裡碰到不高興的事情了。

而且,就算你在這個動作上沒做好,也挺正常的,人不可能什麼都做的那麼好,咱們在別的地方做的挺好的呀,只要認真做了就可以了。」

還有時候,女兒發現別人在某件事上比自己好的時候,也會鬱悶、沮喪。我就和她聊:

「這種感覺就叫做「嫉妒」和「失落」,你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不對?

不過你想想,這件事你為什麼做的沒那麼好呢?因為她年齡比你大一些,練習的也比你多,自然做的更好。如果你在這上面花時間練習,你也一樣能做好。」

現在要是有小朋友笑話她,她會挺起胸脯理直氣壯的說:「我比你小,這個東西我也沒練習,我別的事情做的好呀。」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在尋求對這個世界的解釋的過程。

所以我們幫助他們作出的解釋,就特別重要。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樂觀的榜樣,給孩子正確的解釋,讓孩子學習到樂觀的解釋形態。

上一頁
2/2
玉兒 • 23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470次觀看
玉兒 • 200次觀看
玉兒 • 330次觀看
玉兒 • 24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340次觀看
玉兒 • 74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43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270次觀看
玉兒 • 170次觀看
玉兒 • 10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