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村裡出了名的長壽老人,年過80的他依然身體利索,精氣神比起同齡人那是年輕了10歲。
別人問他的健康長壽秘訣,他都笑笑回答:「哪有啥秘訣,就每天能吃能喝,正常通便唄!」
「你就這大便通暢已經打敗80%的老人了。」在場的陳先生想起自己的父親70多就走了,晚年就是便秘鬧得,
因為排便不暢,經常一堵就是一周多,長期便秘,身體有進不出,毒素排不出去,人可不得受罪!健康就是這樣沒的。

一、人到底能活多久,看排便就知道?
很多人以為不就是幾天不上廁所,沒什麼大不了,然而事實危害比你想像的嚴重得多。
北京大學研究團隊曾對50萬國人進行排便習慣跟蹤調查,通過分析排便頻率和出現血管疾病關聯,發現每天排便超過1次比只排便1次的人出現缺血性心臟病和心力衰竭的風險分別高出12%和33%。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每周排便少於3次的人也會有較高的缺血性心臟病和主要冠狀動脈疾病風險。

圖源自網絡
可能有人會疑惑為啥排便次數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一來排便無論是頻繁還是過少,都是腸道菌群失衡的一種表現,排便頻繁的人胃腸蠕動過快,可能會導致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就被排出體外,長此以往除了影響代謝和能量供應,還會造成血壓波動,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而排的少,腸道蠕動過慢,體內廢物排不出去,就會積在體內,導致一些有毒物質進入血液加劇心血管負擔。
另一項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在《Nature》子刊發表的研究,通過對2萬例人群進行長達11年的隨訪發現,腸道菌群的健康與否與人體壽命存在一定聯繫,腸道菌群越健康的人就會越「年輕」,反之則更「衰老」。

雖然對於排便頻率和長壽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還沒有確實研究發現,但上述研究已經充分揭示了腸道健康,也就是擁有良好的排便習慣,不僅反映著消化系統的健康,也與免疫、代謝等多個方面息息相關。
因此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非常重要,別想看一天拉幾次屎的問題,嚴重可以上升到腫瘤等健康危機上,因此建議每日保持1-2次排便頻率最佳。
二、排便異常?這是身體給你的警告!
排便情況與整體健康狀況存在一定聯繫,特別是有以下異常排便情況的時候一定要重視。
1、黑便
大便顏色從正常黃褐色轉變為黑色,且質地發軟,有光澤,這種情況常見於上消化道出血導致的柏油樣便。另外腸胃疾病或者胃腫瘤破裂等,都可能導致黑便的情況。

2、黏液便
如果發現大便中含有大量黏液,也要注意,一方面可能是飲食過於油膩、辛辣或者纖維含量較高,需要腸液大量分泌輔助消化。另外也可能是腸道發炎、感染甚至腫瘤等情況導致的病理性表現。
3、便血
便血也是腸癌的常見信號,因為腸道出現腫瘤,而糞便經過可能會摩擦導致出血,另外像痔瘡、肛裂、結直腸類疾病,也可能引起出血,因此出現便血建議及時排查可能的病症。

4、糞便變細
當腸道中出現腫瘤,隨著腫瘤不斷生長,浸潤直腸,排便時受腫瘤壓迫影響可能會導致大便形狀改變,變細或出現壓痕,患者可能出現一次不能排盡的感覺。
5、異常腹瀉
頻繁出現腹瀉,也可能和癌症有關,比如胰腺出現癌變,也會誘發消化系統異常表現,而且長期腹瀉也會加速體內營養物質流失,不利於長期健康,建議出現此類症狀最好及時排查可能風險。

三、經常憋屎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相信大家都有過憋屎經歷,幾個小時還能忍,最多1-2天是想忍也忍不住了,但英國就有這麼一個奇人,因為運毒被捕,但為了不「卸貨」把證據拉出來,硬生生憋屎憋了47天。
可能有人會疑惑,人真的可以這麼長時間不拉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