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排便的忍耐閾值也是可以在主觀控制下提升的,經常憋屎的人,直腸會需要累積更多的屎才會產生便意,便便積累在體內的時間越久,對人體健康也不會有什麼好處。

可能又有人會問,那憋回去的屎到哪了?
這就要從大腦中樞這個總控制閥說起了,憋屎的時候大腦中樞會發出不可以拉的信號,肛門外括約肌響應號召會主動收縮,把糞便憋回乙狀結腸,
所以這些憋住的屎會去到結腸內,隨著大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大便也會慢慢變得干硬,便意也會隨之消散,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便秘的局面,而屎呆在體內時間越久傷害越大。嚴重可能誘發這些傷害:

1、增加發生腫瘤風險
長期憋屎會增加肛腸負擔,加上屎在體內停留過長,也會增加氨、硫化氫和大腸埃希菌等有害物的滋生,對結直腸產生損害,黏膜長,誘發生相關腫瘤的風險。
2、增加心腦血管風險
憋下來的屎會不斷乾結,導致後續難以排出,用力過猛還會增加腹壓,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並進一步引起血壓升高,對於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來說,更容易出現心源性意外問題,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因此,有便意及時排解,保持規律的排便節奏,對個人腸道以及身體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資料:
[1]《大便次數與長壽有關!研究發現:每天排便在這個次數,身體更健康》.有來醫生.2024-11-27.
[2]《花5分鐘排便和30分鐘排便的人,身體差在哪兒?》 .生命時報.2021-01-26.
[3]《憋回去的便便都去哪了?知道真相的人都再也不敢憋了.....》.科普中國.2023-06-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