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長短,牙齒先知?60歲後,牙齒剩多少算正常?告訴你答案

2025-03-23     武巧輝     反饋

65歲的老王,平時衣著整潔,看起來文質彬彬,但一笑起來就「露餡」了。

這主要是因年輕時,他不太重視口腔衛生,刷牙隨意,有口腔問題也不去看醫生。結果牙齒問題越拖越嚴重,如今牙齒不僅比同齡人掉得多,還出現咀嚼困難,說話漏風情況,現在連笑都不太好意思。

家人一直勸他去看醫生,但他總以「年紀大,掉牙很正常」為由推掉,直到最近嚼饅頭都費勁兒,牙齦總是出血,夜晚又疼痛到睡不著,他才去了醫院。

沒想醫生一檢查,直搖頭:「你這是嚴重牙周炎,牙齦萎縮、牙槽骨流失,牙齒才會掉得這麼快。如果早點重視,情況不會這麼糟糕。」

更嚴重的是,缺牙不僅影響吃飯,還可能導致消化不良、營養吸收變差,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在35~44歲的中青年人群中,缺牙率大約為36.4%;65歲~74歲老人中,有86%的人存在牙齒缺失,全口無牙的比例為4.5%。

看到這,你可能會覺得這人年紀大了掉牙,不就是跟機器老化一樣,掉幾個零件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實際上,老了牙齒脫落並不是衰老必然現象。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提出過一個「8020」的老年人口腔健康標準,即80歲時至少應該還有20顆功能牙(能正常咀嚼食物,不鬆動的牙)。

而在正常情況下,牙齒的生理壽命遠遠超過了人類的壽命,想要把一顆健康的牙齒磨耗到缺失的狀態至少需要130年。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因為口腔衛生不到位,導致牙病侵襲,才讓牙齒「英年早逝」。

所以說牙通常不是「老死」的,而是「病死」的。

牙齒掉落往往是疾病或不良習慣導致的,而不是單純的衰老。

很多人以為牙周炎只是導致牙齦紅腫、刷牙出血,但它的危害遠不止如此。

它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疼痛,容易被忽視,如果不及時治療,牙周炎會一步步加重,讓你發炎疼痛,同時出現牙齦萎縮、牙根暴露,逐漸讓牙齒走向脫落的道路。

許多人小時候聽說「蛀牙是因為牙蟲」,其實真正的「牙蟲」是口腔中的細菌。

口腔中有大量細菌,一些有害細菌會與食物殘渣結合,形成牙菌斑。這些牙菌斑會不斷侵蝕牙釉質,形成小黑洞,引發齲齒(蛀牙)。

如果不及時干預,它會越蛀越深,傷及牙本質。若細菌侵到牙髓,還會引發劇烈疼痛(牙髓炎)。

當細菌徹底損壞牙齒,甚至感染牙根時,這顆牙就消失殆盡了。

1/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