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男子確診胃癌,提醒:冰箱久置的3種食物,或是癌症「幫凶」

2025-03-21     武巧輝     反饋

李先生今年58歲,去年他身上時不時有黑便症狀,但症狀出現的不頻繁所以就沒太當回事。上個月,他連續一周排便都是黑色的,這讓他感覺情況不對,去醫院一查竟被確診為胃癌。

這讓他難以接受,怎麼好端端的胃癌了?醫生在了解過往史後,認為與他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李先生是個非常節儉的人,平常有吃不完的剩飯剩菜總是捨不得丟,總是會放入冰箱慢慢吃,在他看來冰箱的作用跟食物的「保險箱」差不多。

然而,就是這個習慣,很可能成為了他發生癌症的幫凶!

一、暗藏健康隱患的「冰箱四子」,嚴重可致命!

很多人和李先生一樣,對冰箱有著盲目的信賴,認為食物放進冰箱後就不會壞,尤其是冷凍層內的食物,可以放上個一兩年都沒問題。有網友銳評「冰箱冷藏室不過是冷藏保鮮,但冷凍在我看來那就是暫停時間。」

在網絡上一直有關於冰箱的相關熱搜,早前有一個話題#冰箱冷凍室細菌多#衝上熱搜,指出冰箱在低溫條件下的確能抑制多數微生物生長,起到一定保鮮作用,但並不能徹底消滅細菌。

圖源自網絡

李斯特菌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存在於食物、泥土、植物、人類以及動物糞便內。相較於其他細菌,李斯特菌具有耐寒、耐乾燥以及耐高鹽的特點,它可以在0~4℃的環境下生長繁殖,在-20℃下也能存活1年之久。孕婦、嬰幼兒、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很容易被李斯特菌感染,這幾類人日常一定要多加註意。

其次,沙門氏菌也很常見,多存在於雞蛋、肉類內。低溫能抑制沙門氏菌的生長,但在食物離開低溫環境後,其又會快速繁衍,感染後表現為發熱、噁心、嘔吐以及腹部絞痛等。普通人感染後一般可自行恢復,但嬰幼兒、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後可能誘發嚴重的敗血症;

還有志賀氏菌,主要存在於蔬果內,家用冰箱內的檢出率為8%,感染後會導致腹瀉、發燒、噁心、胃腸脹氣等;

此外,耶爾森菌也是個能在低溫環境下生存的細菌,主要存在於生豬肉內,感染後會出現急性胃腸炎、腹痛腹瀉等症狀出現。

有調查顯示,許多人家裡的冰箱都不過是個超大版的「細菌培養皿」。成都一項針對15台家用冰箱的調查顯示,細菌總數平均值為2.9 x 104 CFU/cm²,真菌總數平均值為 240 CFU/cm²,遠超我國相關規定內的公用杯具、潔具的細菌總數標準。

二、冰箱久置3種食物,小心癌症找上你

冰箱的確可以延長食物的保質期以及預防微生物生長,但無法抑制所有細菌生長。食物長期儲存在冰箱內,可能會滋生大腸桿菌、黴菌等有害菌,食用後輕則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誘發胃癌。

日常一定要多加註意冰箱的使用問題,尤其是這幾種食物,不適合長期儲存在冰箱內。

1、堅果類食品

堅果類食物無論放不放到冰箱內,都很容易會霉變,因其內里的油脂含量很豐富。放入冰箱時最好有單獨的隔間,發現霉變要及時丟棄。

2、炒熟的綠葉蔬菜

綠葉菜內的亞硝酸鹽含量很高,即便是放入冰箱內也無法減少亞硝酸鹽生成,經常攝入會增加多種疾病的發生風險,其中就包括胃癌。日常烹飪的綠色蔬菜,建議在4小時內食用完。

3、米、面等澱粉類食物

如饅頭、麵條、米飯等食物,長期存放在冰箱內會讓內里的澱粉老化,不僅會讓口感變差,還會增加胃腸道的消化負擔。存放時間過長還可能產生黃曲黴素,食用後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風險。

三、肉在冰箱裡冷凍,可以存放多久?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有囤貨的習慣,尤其是過年期間,買了很多肉類吃不完可以在冰箱內放上好幾年。殊不知,這個行為非常的危險。

肉類在放入冷凍層後,內里的脂肪和蛋白質會出現氧化,產生難聞的哈喇味。而肉類在氧化後會產生一些對健康有害的物質,我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放入冷凍層內儲存的肉類,前3個月是氧化急劇的時節,肉的質量會在此時快速變差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