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叔今年60歲,年輕的時候被查出罹患慢性肝炎,但他覺得身體沒啥症狀就一直沒當回事。年輕的時候他工作非常拼,一天干十幾個小時,回去基本上每天都會喝幾杯酒解乏,可以更好入睡,這一喝就喝了近30年時間。
大約從半年前開始,他身上時不時就出現腹痛症狀,開始他以為吃壞了肚子,自行購買了些胃腸道藥物服藥。可吃了之後症狀還是沒能緩解,隨著時間的發展症狀出現的越來越頻繁,他整個人因此而消瘦了一大圈。
這才讓他覺得情況不對,抽了個時間去醫院檢查。這一查,竟被查出罹患肝癌,且病程已經發展到了晚期!
張大叔很納悶,早在一年前自己體檢也還是個肝炎,怎麼就突然變癌了?

一、Cell子刊發現:炎症的損傷或將伴隨一生!
德國腫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曾在Cell子刊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多次注射了可引起短期無菌性炎症的TLR3刺激劑。
結果發現,炎症刺激會讓HSC(造血幹細胞)功能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即便是在炎症恢復後1年,HSC功能也無法恢復到炎症前的水平。且身體炎症對HSC功能的損傷會不斷累加,從而出現一系列分子和細胞水平上的衰老。這說明,年輕時的炎症或會威脅一生的健康。

圖源自網絡
為了進一步探索炎症對HSC造血功能的影響,研究人員對小鼠進行了骨髓混合轉輸實驗,結果發現炎症會讓HSC造血功能下降。隨著炎症刺激次數的增加,HSC會逐漸下降。同時,研究人員還探索了兩組小鼠的表觀遺傳裝飾水平,結果發現炎症是造血幹細胞功能加速衰老的驅動因素。
簡單來說,發炎會給造血幹細胞造成累積性、不可逆的功能損傷,會對造血幹細胞產生長期的抑制作用。年輕時候的炎症影響,很可能會持續存在,並影響老年時期的造血系統。

二、久炎必癌?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劑」?
這裡提及的「炎症」是慢性炎症,炎症是指身體對損傷因素、致病因子所產生的主動防禦反應,大部分炎症是對身體有益的,可幫助消除體內的炎症因子,讓受損的組織快速修復。
但如果致炎因子持續存在會讓身體反覆損傷,從而形成慢性炎症。很多人對炎症並不重視,覺得忍忍就能好,這個行為非常錯誤。
浙江醫院腫瘤科副主任江皓表示,慢性炎症在造成細胞、組織損傷的同時,也會引起DNA損傷突變,會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當身體處於慢性炎症環境中時,多種促炎因子會不斷削弱身體的免疫功能,讓癌症發生風險顯著增加。

早在1863年,病理學之父魯道夫·魏爾嘯觀察惡性腫瘤時,在周圍發現了炎症反應所引發的免疫細胞。於是他提出了假設,癌症可能是由於炎症修復過程中發生錯誤而產生的,但這個假設在當時沒有得到認同。
直到現代,國際癌症中心發布的研究證實了炎症與癌症存在關係,全球約有1/6的癌症與細菌、病毒感染相關,而這種感染就是我們俗稱的炎症。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管不顧炎症,除了會導致癌症外,還會引發多種疾病。
• 神經系統疾病:炎症因子會加劇神經元退行性改變,增加痴呆的發生風險;
• 心血管疾病:炎症會影響血管內皮功能,增加動脈硬化的發生風險,容易讓白細胞、血小板結合生成血栓,誘發心血管疾病發生;
• 抑鬱:有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血液內炎症標誌物水平較常人會高出許多。

三、患上這4種炎症真拖不得!
炎症絕不是忍忍就能過去的問題,尤其是這幾種炎症,一旦發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炎症性腸炎
大部分腸炎不會發生癌變,炎症性腸炎是例外,該症可分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研究發現,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罹患直腸癌的風險是普通人的4~8倍,患癌風險會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而延長。
2、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癌前疾病,如若及時干預治療的話,一般不會演變成癌。但如果沒有重視任由其發展的話,10年的癌變率會增加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