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54歲,意外查出了肝癌,要說她平時沒有啥不良嗜好,體質也挺好,怎麼就突然得癌症了?
問診過程中,醫生了解了她平時飲食習慣後,卻道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油!
原來李阿姨家附近有個榨油作坊,平時家裡吃的油都是自榨的,但她也想不通自己榨油用的料都是優質油料作物,怎麼還會致癌呢?

一、這種油再香也別吃,暗藏致癌風險!
不少老一輩的人,都喜歡自榨油,認為鮮榨的油更香,也少添加劑,更健康。就連市面上不少品牌的食用油宣傳都喜歡打上無添加、自榨、古法釀造等標籤,雖然自榨油看起來純天然,但真不一定健康安全。
近年來不少關於自榨油工坊藏污納垢的視頻曝光,很多土榨工坊現場環境簡直不忍直視,這些小作坊生產食用油的設備和工具,從上面厚厚的一層油垢就可以知道這些設備估計買回來就沒清洗過。
很多器械外部更是銹跡斑斑,工作人員不但直接徒手觸碰原料,沒有穿戴工作服,還在現場抽煙,安全係數可以說0保障,更不用說食用油最重要的密封性了,小作坊的油只要有客戶購買,隨時隨地打開裝油,可以說從生產到保存沒有任何衛生保障。

然而除了衛生問題,這些自榨油還可能成為我們身邊巨大的致癌威脅。
土榨油尤其是土榨花生油,往往極易含有黃麴黴毒素,因為花生生長過程就是和土壤親密接觸的,而土壤中就含有黃麴黴,結在土裡的花生加上潮濕的環境,就是黃麴黴毒素最好的藏身之地。
花生收上來後,如果不注意做好乾燥保存,也會容易滋生大量毒素,加上小作坊沒有規範的去除毒素的流程,憑經驗生產,也就免不了花生油中含有黃麴黴毒素隱患。

此前關於土榨油中黃曲黴素含量超標問題也被多次曝光:
2015年我國對8省在售植物油進行抽查,在這738份樣品中,散裝土榨油的黃麴黴污染程度要遠高於其他定型包裝樣品;
2017年,廣東省曾經對一批小作坊自榨花生油進行抽檢,發現其中56.9%的樣品黃麴黴毒素 B1 含量超標,超標率為11.8%。
加上自榨油都是傳統土法製作,設備和工藝無法完全去除所有雜質,可能含有水、粉塵、色素甚至有毒重金屬和殘留農藥,有些油甚至沒有精鍊過程,不達到可直接使用標準,人們食用後可能存在一定健康風險。

二、美國醫生:「大豆油是最不健康的油」,能信嗎?
食用油有很多種類,其中大豆油也是餐桌上常見用品,但近期卻有傳言稱大豆油不健康,經了解說出這個結論的是一個來自美國的醫生:「大豆油是最不健康的油,比糖還可怕」。
但網友查證該醫生資質時,發現他的很多言論都沒有任何論證,甚至和很多權威研究結論相悖。
至於為什麼說大豆油比糖更恐怖,其實是源自於一項動物實驗,研究員發現喂養大豆油的小鼠比起果糖和椰子油,出現肥胖和糖尿病風險更高。
先不說動物實驗結論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類,研究對照設計的4種實驗鼠糧本來就不健康,脂肪含量超標,而且沒有考慮過進食量和其他不可控因素,所以這個結論的合理性也存在問題,不具備參考性。

圖源自網絡
此外,關於大豆油,還有言論說加熱會釋放大量反式脂肪,對人體有害。
首先不可否認,反式脂肪的確是危害性大,研究發現大量攝入反式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病發病風險,但只限於人工合成的反式脂肪,如果只是牛羊等脂肪組織或者乳製品含有的天然反式脂肪危害較小。
其實很多植物油在高溫精鍊過程中都會產生一定的反式脂肪,大豆油可能會產生的多一點,但即便是精鍊最高的也才1.44%,遠低於膳食指南建議的攝入量,不必過於擔心。

三、這3種食用油最好別吃!趕緊換掉!
食用油畢竟是每天都會攝入的用品,所以關於食用油的健康安全問題也需要謹慎對待,除了上述土榨油要謹慎選購外,其實以下這3種油也建議你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