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了10種廢物還不夠!落實去家務化,家政阿姨苦勸改掉5個壞習慣,高效收納不費力

2025-02-14     玉兒     反饋

這幾年的"極簡"風潮,

不僅在室內裝修上發酵,

也延伸至生活形態,

成為"去家務化"的基礎之一。

現代人多數忙碌,甚至身兼多職,因此能花費在日常整理的時間也相對有限,所以如何快速、有效率地完成家務活,成了不少屋主追求的目標。而分析主要的家務活,當中又有一大部分與收納有關,於是如何減量,就成了關鍵。

但困難的是,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要"斷舍離",不過當面對種類繁多的物品時,有時候反而不知從何下手,或是根本就捨不得扔;於是向極簡主義者取經、學習,在日本主婦圈裡便掀起很大的討論度,希望藉此達成"去家務化"的目標。

對此,不少極簡主義者便提醒,在提升家務效率之前,應該先改掉收納整理的壞習慣,然後再擬定"日常可實踐"的計劃,才有助於逐步減輕家務負擔。

壞習慣一:收藏"不使用"的物品

這一項真的是收納上的盲點;對於損壞的東西,通常會毫不猶豫的丟棄,但對於完好但超過二年不使用的物品,卻常常還是先收著,以防未來可能會用到。但殘酷的現實是,根本幾乎不會再運用,收著只是霸占寶貴的收納空間,以及增加家務負擔。

壞習慣二:先買收納工具再斷舍離

為了維持收納整齊,或是有效利用儲藏空間,不少人會運用收納盒等工具來幫忙。原則上,這樣做並沒錯,但千萬要記住一點,就是等待斷舍離工作結束之後再添購儲物工具,以免多餘的收納盒又成了新廢物。

壞習慣三:物品硬塞入收納櫃

當收納櫃已經呈現爆滿的狀態,就表示該進行斷舍離;不要再因為捨不得,或是物品沒壞而繼續留著,請果斷地將它扔了或轉送給他人吧!而且像是衣物硬塞在衣櫃里,服飾也容易起皺或找不到,並且容易累積濕氣,都不利於保存。

建議,比較好的收納做法是使用櫃體的70%當作儲物空間,既易於拿取,也能避免過度擠壓而損害物品。

壞習慣四:追求極致的收納外觀

當家裡的所有物品都被擺得整整齊齊,看上去的確非常賞心悅目;但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能力,可以做到與電視、雜誌里的專業人士一樣好。換言之,若是普羅大眾也要照本宣科,恐怕只會花費更多時間及力氣,大大加重家務負擔。

所以,請不用過度追求極致的收納外觀,以方便拿取、排列整齊即可;或是善用帶門的儲物櫃,適度遮掩不夠完美的收納外觀。

壞習慣五:無法降低購買慾望

購物慾望總是蠢蠢欲動?尤其當衣櫃、櫥櫃又有閒置空間時,更容易導致衝動購買?千萬不要再掉入"買了又丟、丟了再買"的輪迴里。所以,購物前請仔細考慮"需求性",真的有需要才添購,避免重蹈覆轍,讓家務活永遠沒有減輕的一天。

一旦能有效戒掉上述五個壞習慣,對於落實"去家務化"將邁出一大步,接下來就可以擬定適合自己的斷舍離計劃;比如生活比較忙碌,或是邁入中老年的屋主,就可以通過分散做家務的時間,逐一完成各個空間的淘汰、收納工作。至於做法,有以下幾點建議:

做法一:先將全部物品都搬出來

不管你是密集地進行斷舍離,或是每天利用一點時間來整理,在決定物品去留前,請將收納目標里的所有東西都搬出來(比如衣櫃),避免只整理了看得到的東西,而忽略藏於櫃體深處的物品。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