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投射。如果你的孩子有這些表現,恭喜你,你的教育很成功。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某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的教育得失。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10種表現,說明你把他教育得很好。

孩子學會了控制情緒

回老家看到小外甥,他脾氣特別不好,遇到一點小事就炸毛。
說不聽,打沒用,越管教越火上加油,常常搞得大人束手無策。
遇到一個動輒發怒的孩子,這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事。
失控的情緒就像脫韁的野馬,既影響孩子與世界的相處能力,也影響孩子未來事業的發展、家庭的幸福。
教育學博士錢志亮說:
「學會如何控制情緒的孩子,長大後更自信,對待他人和世界的態度也更積極。」
能控制情緒的孩子,情商更高,更能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未來更能與世界友好相處。
聰明的父母絕不以打罵教育孩子「別亂發脾氣」。
而是耐心引導孩子解決問題,溫柔撫慰挫敗的孩子,同時控制自己的情緒。
遇事不急不躁的家長,才能教出冷靜面對問題的孩子。

孩子可以想哭就哭

街上看到一個小姑娘,雙眼浸滿淚水,明明難過極了卻又不敢哭。
因為鬧著吃冰激凌,媽媽拒絕了,還嚇唬她說:「你再哭,我就不管你了!」說罷掉頭就走。
小姑娘雖然嚇得不敢再哭,可眼淚還是抑制不住地在她眼眶裡打轉。
不哭不鬧,卻讓人無比心疼。
如果孩子每次委屈的時候,只會忍著,其實是為人父母的失敗。
因為孩子不確定自己是否被愛、被重視,即使心裡痛苦也不敢說。
不敢哭、不敢鬧,即使開心時也做不到完全釋放自己,活得自卑又擰巴。
孩子能做到想哭就哭,其實是變好的徵兆。
她既不壓抑自己,也不討好別人,始終忠誠於內心真實的自己,才能活得陽光而明朗。

孩子不會被壞心情打敗

近年來,青少年自殺事件屢有發生,而使孩子走上絕路的,在大人看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在於孩子取得怎樣的成就,而是他成長為了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他們輸了比賽不氣餒,考試差了不沮喪,即使被批評了,也不會被壞心情打敗。
支撐他們走出低谷的,唯有愛和鼓勵。
有遠見的家長懂得對孩子「察言觀色」,及時捕捉孩子的心理變化,實時疏解孩子,避免孩子「鑽牛角尖」。
如果孩子還不能釋懷,可以帶孩子打球、旅遊、看電影,用各種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打敗孩子的,也許從來不是糟糕的人和事,而是他背後的孤立無援。
有情感支持的孩子,即使遇見困難,也有底氣自如應對。

孩子懂得欣賞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