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酥應該是最經典的中式酥餅之一了,層層疊疊的酥皮由水油皮和油酥組成,包裹著香甜軟綿的紅豆沙和咸香鴨蛋黃,酥軟可口,外甜內咸。
而且蛋黃酥還可以做出不同口味的,多加一步,就可以做出這種螺旋紋的紫薯蛋黃酥了。

在製作油酥部分加入了紫薯粉,形成了紫色和白色層次分明,漂亮的紋理。學會這種製作方法就可以做出不同顏色不同口味的蛋黃酥了。

皮薄餡靚,酥到掉渣渣的酥皮,低糖軟綿的紅豆沙包裹著整個鹹蛋黃,顏值高又好吃。

紫薯蛋黃酥(8個)
水油皮:中粉100克 糖12克 豬油32克 水40克
油酥:低粉80克 紫薯粉5克 豬油40克
餡料:低糖紅豆沙160克 咸鴨蛋黃8個
(喜歡顏色深一點的,可以加入8-10克紫薯粉,也可以把紫薯粉換成抹茶粉、可可粉、竹炭粉)
製作步驟
1、製作水油皮
水油皮的所有材料混合一起揉成光滑有延展性的面團。
水,可以分次加入,因為不同牌子麵粉的吸水性不一樣。

把面團揉到這種光滑厚膜的狀態就可以了。

把揉好的面團裝入保鮮袋,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以上。長時間的冷藏鬆弛,可以讓面團有很好的延伸性的。

2、製作油酥,麵粉和豬油的比例,一般是2:1。
把酥皮所有材料混合一起,揉成團就可以了。

做好的酥皮比較軟,可以裝入保鮮袋,和油酥一起冷藏後再用。

3、準備餡料
烤盤鋪上油紙,放入咸鴨蛋黃,可以噴一些高度白酒去腥,放入烤箱180度,烤5分鐘左右,烤過後的鹹蛋黃,半熟的更容易包起來的。

4、紅豆沙餡平均分成8份,大概是20克/個。

5、紅豆沙餡包入鹹蛋黃,滾圓。

6、冷藏好的水油皮,平均分成4份,滾圓。
冷藏好的酥皮,也是平均分成4份,滾圓。
如果水油皮冷藏的時間比較久,就稍微回溫以後再分小面團。


7、把水油皮壓壓扁,包入紫色的油酥,收口要收緊。

8、第一次搟開
面團收口朝上,搟開成牛舌狀,再捲起來。每做好一份面團,都要蓋上保鮮膜,以免表面被風乾了。
這面團是沒有鬆弛,直接就搟開的,因為冷藏的時候足夠,面團的延伸性特別好,如果你的面團不容易搟開,可以鬆弛15分鐘以後再進行第一次的搟開。

9、第二次搟開
面團收口朝上搟開,然後捲起來。
這一步的搟開長度比第一次搟開的長,形狀盡量搟得整齊一點,因為後期要平均一分為二的。

雖然搟開的長度越長,層次越多,但注意不要過度的搟長,容易破酥,再好延伸性的面團,搟開也有個極限的。
卷好以後的面團,記得要蓋上保鮮膜,以免風干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