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生今年39歲,平常上班生活比較不規律,吃飯有一頓沒一頓的,所以排便也沒那麼規律。最近半年來,他發現自己的排便徹底「紊亂」了,有時候一周排不了一次,有時候又一天好多次。
起初他沒在意,覺得是自己平常不好好吃飯導致的。隨著時間的發展,排便異常的症狀越來越明顯,且整個人消瘦了一大圈。
妻子感覺情況不對拉著他去了醫院檢查,這一查竟被查出腸癌,且病程已經發展到了晚期,由於病灶過大無法手術治療,醫生建議先化療縮小病灶。
一家人本來對化療都很抗拒,覺得會縮短壽命。但苦於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案,只能試一試。在第四次化療時,劉先生身上出現了嚴重的副作用,很快就離世了。
家人為此痛心不已,覺得當初就不該化療,不化療的話壽命還可能更長一些……

一、八成醫生患癌都會拒絕化療?真的假的?
這個說法自90年代開始流行,最早是出自於加拿大癌症中心的一項調查,研究人員對79位腫瘤科醫生進行問卷調查,詢問自己患癌後是否願意接受化療,不願意接受化療的醫生比例高達81%。
於是就傳出了醫生自己都不願意做化療的結論,實際上這個問卷調查並不可信。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化療剛剛問世,多作為試驗藥物用於治療肺癌,沒有太多的數據支撐,療效是個未知數,且副作用明顯,所以醫生對化療很排斥。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化療的態度也悄然發生了改變。在上述調查的10年後,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站曾對醫生再次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發現願意使用化療的醫生比例從19%增長到了64%。
所以,醫生不願意做化療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化療是很多癌症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該方案是通過化學藥物來殺死、抑制癌細胞生長、分裂,藥物進入體內後可干擾細胞的代謝和增殖。如可以抑制癌細胞的DNA合成、有絲分裂,起到殺死癌細胞的目的。

二、為什麼有些人化療後不久,很快就離世了?
但臨床上的確有不少患者在化療後不久就離世了,這難道不是化療導致的嗎?
不可否認,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帶來傷害。但醫生會在用藥過程中努力權衡利弊,儘可能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減少患者身上的副作用。
一些患者在化療後很快離世,其實是因為其自身所患的腫瘤惡性程度較高。如胰腺癌、肝癌、膽囊癌等癌症,放化療等手段都不太敏感,治癒率很低。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會在確診後半年內死亡;還有些患者則是確診時即晚期,如若已經發生了廣泛轉移,那麼生存期會更短,大部分患者會在半年內離世。

另外,一些患者會在化療後出現感染,感染會讓患者的器官、組織出現損傷,還可能誘發各種感染性疾病發生,導致患者的康復受到影響,還可能會誘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美國癌症協會旗下的醫學期刊發布的研究稱,感染是癌症患者身上最為常見的併發症,也是導致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約有5成的實體瘤患者、血液患者死亡是由於感染所致。
簡單來說,癌症患者並非是因為化療導致的死亡,而是因為免疫系統功能損害,導致無法及時預防感染所致的死亡,不能盲目將「黑鍋」甩給化療。

三、這4種癌症患者,儘量別化療
不同的癌症患者瑣事和的治療手段也不同,化療雖然是癌症治療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但並不適合所有人,這幾類患者就不建議化療。
1、對化療不敏感的患者
一些患者的身體對化療藥物不敏感,在治療後基本沒效果,或是本身罹患的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膽管癌、胰腺癌等特定癌症,對化療藥物敏感性也不高,使用化療後效果不佳。
還有就是一些患者的機體對化療藥物產生了耐藥性,繼續化療也難以達到好的作用。

2、超70歲的老年患者
年齡較大的患者體內各臟器組織功能都會衰退,且本身體質比較差,很可能無法耐受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反而容易縮短壽命。
3、合併嚴重疾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