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盜皇陵臭名昭著,但他卻有一個萬人敬仰的兒子,名字很耳熟

2024-09-24     黃柔雲     反饋

乾隆皇帝號稱「十全老人」,死後不但陵墓被盜屍骨無存,就連裹屍布都被拿出去拍賣。慈禧太后作為晚清掌權人,去世後墓內財寶無一倖存,屍骨也被挖出長滿屍毛,無人收屍。而造成這一慘狀的,正是民國著名軍閥,鼎鼎有名的「東陵大盜」孫殿英。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大盜的兒子卻成為文化名人,保護文物的先驅。

投靠軍閥 東陵盜寶

孫殿英出生於1889年,河南省駐馬店人。自幼父親早亡,他跟著當地的混混加入黑社會,成為一名打手。因為敢打敢拼,為人仗義因此受到推崇,漸漸成為了當地的頭目。雖然出生貧寒,但是孫殿英知道,人脈才是在亂世最重要的,於是他廣交好友,並且看準時期帶著手下人投靠了安徽軍閥薑桂題。

一路高升的孫殿英,在1928年改旗易幟投靠國民黨,被委任為軍長,也是這一年,他敲開了清東陵的大門。孫殿英炸皇陵盜寶,不僅僅是為了籌備資金,更重要的是他從小對清朝旗人的憎恨。他的父親因為幫鄉民出頭和旗人發生爭執,入獄後遭到官府誣陷,在監獄中活活被打死,因此他對清朝恨之入骨。

當他手中大權在握,又正好駐紮在清東陵旁,自然要幫父親報仇雪恨,於是乾脆挖了清朝皇帝的祖墳。眾所周知,清東陵最奢華的兩座陵寢就是清高宗乾隆和慈禧太后,於是孫殿英以演習為幌子,炸開了陵墓大門,將裡面的財寶洗劫一空,而乾隆和慈禧的屍骨則被丟在臭水溝中任老鼠啃食。

生子有為 守衛黃陵

孫殿英雖然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是卻靠著到處收買官員逃過一劫,直到1947年才被我軍抓獲,然後一直關押在戰犯收留並病逝於此。而他的兒子孫天義對自己父親的行為同樣深惡痛絕,但是孫天義出生時已經是1931年,孫殿英盜墓後的第3年,因此只能一輩子活在自己父親的陰影下。

好在孫天義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而是發奮學習,主修文化與外語,在1952年於輔仁大學畢業後,擔任翻譯工作,現在還是西安外國語學院的院長。同時為了彌補父親犯下的罪孽,孫天義一生都在為保護文物貢獻自己的力量,是我國黃帝陵基金會的會長。

1959年,孫天義第一次來到黃土高原,他在漫天黃沙中看到了一篇鬱鬱蔥蔥的綠色,那是黃帝陵,是人文初祖黃帝的陵墓。但是這座黃帝陵太過狹小,簡陋,與歷代皇帝皇后的陵墓相差巨大。於是他下定了決心,為贖清父親的過錯,四處籌募資金修繕重建黃帝陵,並且終其一生守衛這座陵寢。

結語

孫殿英雖然做了一件錯事,讓我國無數文物流落海外,下落不明。但是他的兒子卻可以認清歷史現實,不但沒有粉飾父親的過錯,還做了許多事來彌補,這樣的行為值得人們尊敬。如今孫天義也成為受人敬仰的大人物,他不僅翻譯了諸多外國名著,保護了黃帝陵,還為我國與國際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