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一個愛說廢話的孩子

2024-07-19     玉兒     反饋

最近,朋友小虹很是焦慮。 女兒幼兒園畢業,9月份進入小學。 小虹本來計劃著趁暑假帶孩子出去玩一圈,好好放鬆一下。 然而這段時間,無孔不入的幼小銜接廣告,卻讓她慌了神。 從"拼音、漢字、算數"到"記憶力訓練,思維強化"…… 它們無一不在暗示:不搶跑,你的孩子就要落後了。 而育兒群里一些「牛娃」的家長,則早就將孩子的暑假課程安排得滿滿的了。 "完了,論經濟和精力,我們根本拼不過人家; 看來孩子註定要輸在起跑線上了,該怎麼辦?"小虹一臉焦慮地找到我。 今天就著小虹的處境,我們一起來探討2個問題: 在教育普遍內卷的當下—— 要不要讓孩子從小就這麼拼? 如果真的要拼,該拼些什麼?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理清2個概念:共通技能 VS 差異技能。 共通技能:是指一般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和日常積累學習,都能掌握的技能。 比如走路,吃飯和說話—— 有的孩子經過專門訓練,可能一歲多就能學會以上3個技能; 但即便沒有經過專門訓練,正常孩子到了三歲以後也能做到。 又比如認字和算數—— 有的孩子通過早期學習,六歲前就能認識幾千漢字,背下幾百首唐詩和算數口訣表; 而那些沒有提前學習的孩子,則需要到小學階段才能一點點學會。 雖然早一點學會對幼小銜接有好處,能讓孩子在小學低年級的課業中成績名列前茅, 但到了中高年級以後,這種差距很快就會被磨平。 而真正區分孩子長遠學業成就的,其實是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異技能。 差異技能:是指孩子需要通過不斷指引、探索、強化和訓練,才能逐漸掌握的技能。 從學習層面來講,它指代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深度理解能力」。 比如: 遇到問題時,孩子能否經常進行主動思考、獨立思考? 當被告知答案時,孩子是否依然熱衷於推理現象的演化過程? 面對一個陌生事物,孩子是否習慣透過表面去探索事物的本質? 通過與他人溝通和思想碰撞,孩子是否能理解不同的觀點與證據? …… 這樣的差異技能,越到高年級,越能顯現它的優勢。 因為隨著高年級的進階學習,會越來越考驗孩子對知識的深度理解, 它需要孩子能夠自行去梳理整合知識點,融會貫通。 如果孩子真的做到了,那麼學習對他而言就不再是枯燥繁瑣的任務,而是充滿未知的驚喜。 且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他的眼界會拓寬,思維會變得越來越活躍,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 這,才是決定一個孩子未來成就的關鍵。

那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差異技能呢? 10多年前,史丹福大學的羅斯高(Scott)教授帶領著他的團隊對中國農村的孩子展開了大規模調查。 從中他們發現,農村差不多有50%以上的孩子智商低於90,屬於智力發育遲緩範疇。 也因此,很多農村孩子認識能力低下,學習跟不上,學業成就遠遠落後於城市的孩子。 這樣一種智力發展的遲滯,主要跟3個因素有關: 基因,營養,早期教養方式。 隨著我國這些年經濟的發展,優生優育政策的實施,前2個因素的影響不斷降低。 而早期教養方式,便成為了影響孩子智力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調研過程中,羅斯高教授發現—— 農村的父母跟城裡的父母一樣,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未來能考上好的大學。 但由於教育觀念的錯誤和教育方法的匱乏,90%以上的農村父母,不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他們只關注孩子的溫飽與健康,卻從來不會陪孩子玩,也不會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 基於此,羅斯高教授帶領他的團隊,針對0-3歲農村孩童的父母開展了一個實驗性課程: 每個星期給當地媽媽發2個玩具和一本書; 並在每周一次的課程上教媽媽們怎麼陪孩子玩,給孩子讀書; 下個星期將玩具和書籍回收,並下發新的玩具和書籍…… 以此促進孩子與父母的情感聯結,增強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前2個月,很多媽媽都表現得很猶豫,不想做; 到了3、4個月時,媽媽們逐漸看到孩子有所變化,開始願意配合去做; 等到了6個月,26次課程結束以後,那些參與課程學習的家庭的孩子,均由原來的智力發展緩慢恢復到了智力正常水平。

這樣一個研究實驗,給了我們很重要的育兒啟示: 要想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真正要鞭策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真正要提升的,不是孩子的知識儲備量,而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質量」。

那麼,該怎麼提高父母與孩子互動的質量呢? 在《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中,作者發現: 在孩子3歲前,父母在親子互動中與孩子的對話,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很多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並不是他們家境有多富有,或者報了多少課外班, 而是他們從一出生,就能夠與父母進行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最大化地激化其大腦的潛能。 而這種高質量的親子互動,主要遵循父母與孩子溝通的「3T原則」: 共情關注(Tune in):關注孩子對什麼感興趣; 充分交流(Talk more):邀請孩子加入討論; 輪流談話(Take turns):與孩子輪流參與談話。 比如給孩子講故事。 有些父母的做法可能是:攤開書,照著文字給孩子念一遍就完了。 但3T原則的介入,則會使這一尋常的講故事環節變得有些不一樣。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