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前不抓緊學習就輸起跑線上?不,孩子放學補課不如多補習慣

2024-06-14     玉兒     反饋

前些天回鄉探親的時候,發現表姐家的女兒豆豆一放學就被送去輔導班補習寫作業,真正回家的時候已經是漆黑的晚上八點來鍾,看著原本性格活潑現在有些不願說話的內斂性格,當時心裏面對奮力苦讀的豆豆頗為心疼。

面對豆豆的苦讀,表姐告訴我「豆豆現在上二年級了,三年級之前不抓緊學習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在又是一份起跑線教育里我問表姐「那豆豆上補習班學習有效果嗎?」,表姐說「怎麼還是比在家裡面強,在家寫個作業總是三催四請還不動,再說了孩子回家的作業咱也不敢教、害怕給孩子帶偏了」。

孩子在家管不住?帶回來的作業題也不敢教、害怕帶偏了?相信如表姐一般的焦慮和擔憂很多家長都紛紛中標,實際更現實的是孩子帶回來的作業題家長不敢教、害怕帶偏,有一部分是家長「管不住」孩子的教育逃避,更簡單地總結還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貪玩時間,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孩子剛從幼兒園的「隨便玩」進入小學,他們還沒有適應學習、寫作業和背課文等緊張學習局勢,如果家長在孩子放學後還安排補習班去剝奪孩子放鬆和休息的時間,對孩子來說剩下的只有」被迫學習」的無奈和痛苦了。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叛逆心增強,孩子反抗心一旦激發就很容易出現厭學、棄學和各種叛逆性行為,所以孩子上三年級之前贏不贏在起跑線是小事兒,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習慣才是真正的起跑線態度,也就是說孩子放學後與其補習倒不如多補習慣!

如何幫助三年級之前的孩子「補」好習慣?建議家長們要從以下幾種習慣開始:

1、健康-從健康飲食、規律鍛鍊開始

健康是一個人看盡世界美好的「眼睛」,我們在期待孩子更好的同時健康才是未來的基礎,也只有孩子健康茁壯家長的期盼才有機會實現,讓孩子養成一個健康成長的生活習慣,家長們需要切忌減少嘮叨,比如「別吃垃圾食品」、「你要多鍛鍊」,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比較迷茫的,在孩子的內心也不會認可「不吃垃圾食品」,「懶惰不動」會影響健康。

引導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家長一定要從日常生活當中的以身作則開始影響,比如早起一杯水、飯中吃蔬菜、飯後吃水果,以及勤洗澡換衣、早睡早起多鍛鍊等等,也可以讓孩子參與蔬菜的製作,讓孩子嘗嘗自己動手的成果會更有成就感一些,只有家長把健康飲食和規律鍛鍊的良好生活習慣做好,生活氣氛才會影響孩子去模仿家長做過的事情,尤其是剛上幼兒園、或進入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他們對模仿和學習都表現得頗有興趣。

2、學習-從創造積極上進的氣氛開始

補習班之所以帶來的效果比家庭好是因為受環境影響,當補習班一個、兩個或一群孩子都在寫作業時,個別不願意寫作業孩子的腦里就會投射「該寫作業」的潛意識,但過早接觸補習班給孩子帶來的只能是壓力和早期厭學焦慮,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建議孩子在三年級之前,儘可能地減少上輔導班的可能,從創造家庭積極上進的氣氛開始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在這裡,可能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帶回來的家庭作業輔導不了、或者輔導錯誤,實際上我們創造積極上進的家庭氣氛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如果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管東管西又各種糾正孩子,那麼孩子就失去了提高學習能力的機會,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需要他們自己去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和復盤總結的方法。

那麼家長在家庭的積極上進氣氛里需要做些什麼呢?平時家長可以在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看看書、練練字,也可以把白天沒有完成的任務帶回家完成,哪怕是媽媽坐在一旁繡十字繡,每一份認真和投入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待孩子有基礎的學習態度後家長需要做好安靜,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鼓勵孩子復盤總結,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或導致錯誤的原因,只有讓孩子經歷了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他們的學習能力才會在細節里發生變化。

3、閱讀-從早朗讀、晚閱讀開始打卡

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而閱讀也是我們了解很多無法踏足知識的階梯,閱讀對於三年級以前的小朋友來說還是學習的基礎能力大綱,如果孩子在三年級之前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麼到了三年級以後在題意的理解能力上就會很輕鬆,也能有充足和更多的時間把心思放在課堂的黃金時間上,若孩子能夠把握好老師在課堂上教學的黃金時間,相信課下的家庭作業對孩子來說難度也不會太大。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