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是一個做事情性格比較急躁的男孩,幼兒園中班的時候老師組織了一次跳繩活動,單人跳的小文第一次就跳了十幾個,那天小文回家後就纏著媽媽買了跳繩不停地練習,嘴裡還非常自信地說「我要跳好多,跳100下、200下」。

然而,小文對跳繩的熱情僅堅持了三天,到了第四、第五天小明媽媽好奇地問「文文,今天回家為什麼不跳繩了呢?」,媽媽不說還好一說小文就瞬間紅了眼地直嚷嚷「什麼破繩子,我再也不跳了」,原來小文單人跳繩的時候非常順利,到了幾人一組的跳繩時就配合的非常糟糕。
在幾人一組的雙人甩繩和跳繩里,小文要麼是一個也跳不過去、要麼是手搖不動繩子,在手腳協調能力比較差、又擔心拖後腿的心理影響里小文非常沮喪,受到打擊的他把跳繩扔進了垃圾桶還發狠話「破繩子,把你垃圾桶看你還聽不聽話」,那一刻小文媽媽是好笑又擔憂。

儘管小文是把學校跳繩配合不好的氣撒在自家跳繩身上,但小文這遇到困難就就沮喪要放棄的性格卻讓媽媽擔心,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遇到困難的事情有很多,只有積極向上不怕困難才能登頂成功、俯視而下,如果孩子一遇到困難就產生挫敗感第一反應也是放棄,那麼孩子的落差就會隨著自卑而壯大,甚至孩子自己都會否定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
也就是說,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們在孩子失敗、落寞的時候要多關注心理狀況,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挑戰困難的能力?建議家長們從以下幾方面開始了解:
1、放開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堅持並把眼下的事情做得更好,但希望歸希望,家長一定要給足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如果孩子連自己做事情的權利都沒有又談何努力呢?遇到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難是什麼,而不是強勢地命令孩子繼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這個時候可能很多家長認為「如果把選擇權交給孩子、那麼孩子一定是會放棄的」,事實上這個時候就是父母對自己也是對孩子的不信任,選擇權可以交給孩子但家長絕不是什麼都不管地袖手旁觀,而是通過側方面的影響去改變孩子的選擇態度並非決定。
比如,孩子練琴時出現了困難想要放棄彈琴,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瞧,你的琴技又提升了,比起上回的出錯率這次要優秀多了」,我們無法把一個全身上下沮喪的人拉起來繼續向前,但我們可以幫助這個人找到自信自己去爭取前進機會,而機會也往往是留給發現自身優點的有準備之人。
2、切身體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愛
幫助孩子增強挑戰困難的積極性,家長還一定要站在孩子的位置去切身體會,只有讓孩子在最需要關心的時候感受到被愛的溫暖,他們才不會因為某些困難和失敗而湧入更多負面情緒,當一個孩子遇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他們的心情也是極為難過的,愛是父母幫孩子治癒傷口的良藥、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也就是說,當孩子遇到困難想要退縮或者放棄的時候,家長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愛的溫暖,比如多人跳繩這件事,當孩子和團隊跳繩不能完好配合肢體運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再玩一次三人跳繩遊戲,這次家長可通過「出糗」的方式告訴孩子:「沒有人天生就可以把一件事做好,只有多體驗多努力,才能把一件事情發揮得更好」。
3、目標清晰,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很多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放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他們的目標不夠明確,更多的是圖當下的好玩開心,這類孩子往往都是抱著過家家的心態去處事,比如孩子在學校因為和某個小朋友鬧矛盾而不想上學,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寶貝,我們去學校是為了和更多小朋友一起學習,如果你今天不去上學就會錯過和其他更多小朋友一起互動的機會哦」。

當孩子因為和某一個小朋友鬧矛盾不想上學的時候,說明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足、也特別在乎交朋友這件事,如果家長能夠引導孩子去接納更多的社交,在孩子與孩子的交流和相處里他們的社交能力會得到很大提升,包括以後或現在社交相處遇到麻煩的時候,也能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去相處,也只有孩子明確目標、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他們才具備乘風破浪的能力。
4、添加信任,讓孩子有足夠的自信
相信每一個人,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是抱著美好的期待,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他們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比較小心眼,遇到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除了沮喪難過還有自責和焦慮不安,這個時候也是孩子最需要被安慰、被信任的關心時刻,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缺乏關愛的時候及時給予溫情,得到認可的孩子往往在做事情上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會比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