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和「終年」都是表達去世,但區別大了,用錯了會見笑於人

2023-12-05     正一品     反饋

西周時期,周公制定了禮法,對人們的行為舉止,進行了嚴格的規範。

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禮儀制度已經成為了時代的眼淚,但是關於婚禮、葬禮等重大事件的禮儀,一直被保留了下來。

在人的一生中,死亡是最為重大且無法避免的事情,自古代開始,人們就十分注重喪葬禮儀,每一個步驟都大有講究。

包括對於表達死亡的語言方式也大有講究,比如「享年」和「終年」這兩個詞語,它們都有表達去世的意思,不過兩者之間卻有著很大的差別,要是用錯了是會貽笑大方的。

使用場合

人去世之後,在世的親人會為逝者舉行葬禮,葬禮是一種很莊重的儀式,它既是對死者的一種尊敬,也是對孝道的傳承。

一般情況下,葬禮都是由逝者的親朋好友來主持,如果無父無母,無妻無子,那麼當地的政府和街坊鄰居就會為其舉辦一場簡單的葬禮。

而在古代,皇帝是一國之主,皇帝去世不僅事關皇室,更關係到天下百姓,所以歷代皇帝的葬禮,場面都十分隆重。

一場完整的葬禮,包括了入殮、發訃告、設靈堂等環節,一直到棺材入墓,整個葬禮才算是結束,步驟繁瑣,且每一步都有嚴格的規範。而「享年」和「終年」的使用,就是在發訃告這一環節中。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發訃告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口頭,一種是書面

口頭訃告這種方式,在普通老百姓之間非常流行。在小說《白鹿原》中,就有這樣一段描寫,家主白嘉軒的生父白秉德過世之後,他就採用了口頭訃告的方式,派遣四位家族成員,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出發,向親友們報喪。

而那些書香門第,在親人過世之後,往往會用書面訃告的方式來告知親友,並邀請精通書法的人來書寫。

手寫的訃告一般不超過100個字,特點是嚴肅莊重,使用的紙張一般為白、黃兩色

老人的訃告是用白紙寫的,後輩的則是用黃紙,不能用錯,有的訃告會用黑色的方格表示悼念

書面訃告中,需要介紹逝者的名字、身份、年齡和死亡時間,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逝者的壽命,而「享年」、「終年」等字眼,都是用來形容逝者的壽命

「享年」和「終年」的區別

「享年」和「終年」最大的區別主要就在於感情色彩和親近程度

「享年」,是對逝者表示敬意和愛戴的一種尊稱。對國家、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人,或生前具有很高社會聲望的人,在其逝世的時候,都會用到「享年」一詞。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的時候,新華社發布的訃告,就寫到了「享年91歲」

袁隆平一生為國為民,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雜交水稻上面,解決了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飯難這個問題,深受大家的敬愛,為了表達對他逝世的尊重和悲痛,他去世的時候,訃告自然會使用「享年」。

而「終年」,這個詞在訃告中也很常見,指的是一個人終結生命時的年齡

這是一個中性詞語,比較客觀,只是描述了一個人去世時的狀況,並沒有帶任何感情色彩。而且它的用法非常廣泛,適用於所有人。

在撰寫訃告的時候,若不能準確掌握其他敬語的用法,就可以直接使用「終年」,便不會有任何差錯。

除此之外,「享年」和「終年」的用法,有時也是按親近程度來區別的。撰寫訃告的人或者單位,如果和逝者的關係比較親近,那麼不管逝者是否為社會做出過巨大貢獻,他們都會使用「享年」這一詞。而與逝者沒有那麼親近的話,就會用「終年」這一詞。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使用的詞語和年齡也有關係。像20歲以下就去世的人,寫訃告的時候會用到「夭年」20歲到60歲的人去世之後,會使用「終年」,而60歲到69歲的人去世時,就會用到「享年」,若是能活到100歲,那在訃告上就會寫「天年」

當然了,現代人的葬禮已經沒有這麼多規則了,但是記者和作者這兩個職業,在工作的時候仍然十分注意這些詞的運用,否則要是用錯了詞,那可就要 見笑於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