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中國有句老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有些家庭,子女不滿父母管控,父母抱怨孩子頑劣,乃至夫妻爭吵不休,兄弟離心離德......
其實,很多問題,都出在家庭成員的相處上。
一個有溫度、流淌著愛的家庭,都有舒服的相處方式。
01
長輩有溫度
馬卡連柯說:「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對孩子真正的富養是用愛滋養,愛是一切的答案。
大家都知道,魯迅是文壇大家,鮮少有人知道的是,生活中魯迅還是個慈父。
作家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里寫過一件小事。
有一次,家裡叫了一份福建菜館的魚丸,魯迅年幼的兒子海嬰咬了一口魚丸後,說丸子不新鮮,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可在座的其他人吃了以後,都覺得魚丸沒問題,沒人相信海嬰,覺得他是在胡鬧。
魯迅夾過海嬰碗里的魚丸,一嘗,果然有奇怪的味道,並不新鮮。
原來那份魚丸有些是新鮮的,有些是不新鮮的,而海嬰恰恰吃到了不新鮮的。
魯迅先生對眾人說:「他說不新鮮,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魯迅並沒有因為孩子小,就覺得他是在無理取鬧,反而非常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為他著想。
其實,從小到大,海嬰都不算是乖巧的孩子,生性頑皮,經常搗蛋。
可無論海嬰生性再怎麼頑皮,魯迅都沒有對他疾言厲色過。
每次海嬰犯了錯,魯迅都會心平氣和地耐著性子跟他講道理,從不發脾氣。
除此之外,魯迅還常常給海嬰講故事,講狗熊如何生活,蘿蔔如何長大......
他還給海嬰編歌謠,把自己比作小白象,把海嬰比作小紅象:
小紅,小象,小紅象
小象,小紅,小象紅。
小象,小紅,小紅象。
小紅,小象,小紅紅。
這首充滿父愛的歌謠,成了海嬰每晚入睡前的催眠曲。
魯迅對海嬰真切的愛,成了支撐海嬰一生的力量。
魯迅去世後,家境一度困難,但海嬰不沮喪不氣餒。
他報了無線電夜大進修班,順利考入了北大物理系,成為國內無線電方面的專家。
幸福的家庭,長輩一定都是有溫度的。
他們絕不缺席孩子的成長,也不大包大攬孩子的人生。
而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學會獨立、堅強和善良。
長輩的溫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一個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人生一定差不到哪裡去。

02
晚輩有規矩
《顏氏家訓》里就有一句: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一個家,既要有溫暖,也要有規矩。
愛與規矩並行,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相處方式。
相信大家對84版《西遊記》里,飾演唐僧的演員遲重瑞印象很深。
遲重瑞生活在一個很有規矩的家庭,他曾在採訪里透露過,自己家裡的晚輩都非常有規矩。
遲重瑞家裡三代人居住在一起。
家裡至今都保持著一起吃晚飯的習慣,三代人一起吃飯,如果長輩沒有入座,晚輩都得等著。
長輩入座以後,動了筷子,晚輩才可以拿起筷子吃飯。

長輩吃好飯,晚輩要起身,把長輩送到沙發上坐下,然後再回到飯桌繼續吃飯。

長輩說話的時候,晚輩們也都是站著聽,除非長輩讓他們坐下。
晚輩在長輩面前,永遠都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這種規矩的培養,讓每個孩子內心,充滿了善良與謙卑。
他們身上沒有任何優越感,也從不會在外炫耀自己的家世。

遲重瑞與晚輩的相處,讓我想起了郭麒麟和其父郭德綱的相處方式。
在家裡,郭麒麟在郭德綱面前,從來都是規規矩矩,沒蹺過二郎腿,也沒說過一個髒字。
郭德綱坐著的時候,郭麒麟就畢恭畢敬地站在旁邊,隨時聽候父親吩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