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打罵」和「溫柔教育」的孩子,不用15年,4方面差距凸顯

2023-09-19     玉兒     反饋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已經是幾十年前的老黃歷了!

幾十年前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他們對生活的要求非常的低,父母雖然會打罵孩子,但是父母稍微給孩子吃一點零食都能讓孩子感覺到非常的滿足。現在再打罵孩子,只會養出白眼狼!

一個遠房親戚在兩三歲的時候,因為比較調皮,經常被他媽媽打,他媽媽打他的時候他都會 哭得眼淚鼻涕一把,抱著他媽媽的大腿說 :「媽媽我錯了,以後再也不敢了」!

我們都覺得他很可憐,沒想到他13歲的時候上了國中,長得1米75了,有一天老師打電話給他媽媽說,他在上學的時候沒有認真聽課,還跟同學一起吵吵鬧鬧的,甚至跟同學打架。

他媽媽就 大發雷霆,回到家裡面依然拿起廚房的掃帚想要揍他兒子,沒想到她 兒子一把搶過媽媽的掃帚,把媽媽推到門邊,他媽媽的頭磕到門邊都流血了!

當時他也不以為然,回到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把房門關上了,而且第2天開始不願意上學,變成了一個非常叛逆的孩子。後來沒有去上學了,就自己出去打工,因為他腦子靈活,後來還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廠,還在縣城買了房子。

但是 跟他媽媽的關系都是劍拔弩張的,他媽媽生病什麼的,他最多就給個幾百塊錢,也從來沒有盡孝床前!

所以 從小被打罵的孩子,在沒有力量的時候他會很恐懼很焦慮,很沒有安全感,因為父母在他眼中是最親近的人,連父母都不愛他,總是打他,總是批評他,就會讓他覺得自己不被愛!

差距一:跟同學的關系

從小被打罵的孩子,因為跟父母的關系不好,所以他對自己沒有自信,在關系中要麼就容易形成 討好型的人格,總是去討好同學,要麼就會變得很孤傲,唯我獨尊,希望用暴力來解決。也就是 要麼是校園霸凌的對象,要麼是校園霸凌的主使者!

他們跟同學的關系大多時候會比較緊張,因為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自己一直在 內耗

從小被溫柔以待的孩子,內心充滿了愛,所以他會更加能夠體諒同學,跟同學的關系會處得更好!

差距二:叛逆程度

青春期的孩子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大的孩子,但是有一些事情又不得不依賴父母,所以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主旋律,但是叛逆的程度是怎麼樣的,這就得看小的時候父母跟孩子的關系是怎麼樣的。

如果在小的時候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在青春期的時候孩子只是叛逆,他也會願意跟父母去說,當朋友來傾聽,這種青春期的叛逆可能就很容易就度過了。

但是 如果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他的內心是沒有安全感的,是比較焦慮的,在青春期的時候他會叛逆得更加厲害。

比如像我那個遠房親戚,甚至會動手打自己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從小被打長大的孩子,他更容易覺得 拳頭才能決定一切,到了他長大有力量了,他的拳頭很可能就會揮向父母。

差距三:談戀愛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對自己喜歡的男孩子或者女孩子有好感,這種好感能不能發展成戀愛,這就得看孩子自己本身的情況。

如果在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罵,那麼孩子在父母那裡得不到肯定,得到的都是批評,就會讓他 向外尋找一些愛,比如說男孩子希望尋找一個溫柔的女孩子,女孩子希望尋求一個有力量的男孩子,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所以就要通過戀愛來獲得這些愛。

但從小被父母溫柔以待的孩子,在青春期也有過一些萌動,但他的內心已經充盈的愛,所以這種青春期的愛很容易就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消失了, 早戀的機率會更低一些。

差距四:孩子手機上癮

孩子從小被打罵的話,那麼他會變得非常的焦慮,當 孩子在焦慮的時候就更加容易成癮,比如說手機成癮,而且父母是沒有辦法剝奪孩子的手機,因為父母跟孩子的關系很差,孩子自己焦慮也不向父母去尋求幫助,就沉迷在手機游戲,或者是刷手機視訊當中!

但從小被溫柔以待的孩子,他們有可能也會喜歡玩手機,但父母給他們制定好規則,他們會遵從父母的規則,比如說一天只能玩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真的不能再打罵孩子了,我們 打罵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讓孩子內心充滿了焦慮,恐懼和無助!

孩子小的時候缺愛,就很容易長大後,特別是青春期的時候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小的時候溫柔的對待孩子,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跟孩子一起面對青春期的各種變化,給孩子買青春期相關的書籍,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度過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