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被焦慮困住的媽媽,請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

2023-09-19     玉兒     反饋

一個焦慮的媽媽,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

台灣著名腦科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專家洪蘭教授說: 焦慮性是會傳染的。

洪教授有個同事,孩子因為早產,肚子裡有空氣,常常晚上鬧哭。

由此,從小到大,媽媽特別緊張孩子會「肚子疼」。

等孩子長大上了學,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媽媽就會問他:「今天,你的肚子痛了嗎?」

事實上,孩子一開始是不痛的,但媽媽的關切與擔憂,不由自主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他應該要肚子痛」。

久而久之,孩子的肚子真的開始作祟:考試,肚子痛;體育課,肚子痛;遇到所有孩子不願意面對的事情,都會肚子痛!

洪蘭教授說: 父母無端的焦慮會傳遞給孩子,徒增自己的精神負擔,也讓孩子變得急躁不安。

操心孩子健康,擔心孩子學習,憂慮孩子前途......

生活中,有太多媽媽陷入焦慮的困境里,說不上來為什麼,卻總感覺莫名恐懼。

如果你也是一位被焦慮困住的媽媽,請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也許它會幫助你解開那想要宣之於口,卻總緘之於心的負面情緒。

身體才是你最誠實的心境當焦慮來襲,無法紓解痛苦情緒時,該怎麼辦?

我一個閨蜜說:去運動吧!

閨蜜是個警嫂,丈夫常年忙工作不著家,她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很辛苦。

孩子步入青春期,各種問題迭出,閨蜜招架不住,終於在一個夜裡崩潰。

那段時間,閨蜜為了幫助孩子在小升初取得好成績,於是四處託人,高價報了補習班。

然而,孩子沒上幾節課就產生抗拒情緒,有一天下午出門前提出:不想再去補習班了。

閨蜜以為孩子說說而已,一番苦口婆心後孩子總能懂事,誰料一個小時後,培訓班老師焦急來電:孩子根本沒去上課!

打孩子電話,鈴聲卻響起在家裡,閨蜜又氣又急又擔心。

直到夜幕降臨,孩子玩盡興了才歸家。

毫無懸念,親子矛盾爆發。

一個費盡苦心為孩子,一個百般不理解怨父母,閨蜜最終選擇妥協,從此安心做廚娘,不再焦慮地做孩子的學習輔導老師。

後來,閨蜜給自己報了一個瑜伽班,周末線下培訓,平時在家裡練習。

雖然生活依然忙碌,但不再監督孩子學習後,閨蜜每天都能抽出一個小時鍛煉身體。

晚飯後,兒子回房間寫作業,媽媽拾完廚房在客廳放著音樂做瑜伽,成為母子倆的靜好歲月,伴隨著身體放鬆,也讓閨蜜的思想鬆弛放空,這讓她看淡了很多曾經很在意的東西,比如孩子作業本上的紅叉叉,孩子考卷上的分數上下。

令她驚喜的是,兒子的學習狀態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放手而糟糕,相反,母子關系卻因為媽媽的鬆弛慢慢變得融洽。

運動,是療愈焦慮最好的方式。

就像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白說》一書中講的那句話:

「越是累得一塌糊塗的時候,我最先想到的是跑步。」

那時候,白巖松也因工作長期超負荷,身體健康亮紅燈,焦慮也找上了門。

當他把跑步當作釋壓的方式,不僅病治癒了,心態和精神也更足了。

如果你是一個被焦慮困住的媽媽,建議你放下煩惱,嘗試去運動吧。

身體出汗的過程中,那些困擾你的壞情緒會隨之消散,令人煩惱的問題也將不藥而愈。

身體是最誠實的心境,身體放鬆了,心境才鬆弛。

執念才是你最強大的敵人孩子成不了「別人家的孩子」要焦慮,孩子已經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還焦慮嗎?

重刷紀錄片《零零後》讓我發現: 擁有執念的父母,始終陷入焦慮陰影。

紀錄片中有一個文靜內向又高智商的男孩叫做錫坤,早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就對科學充滿了好奇。

在媽媽的悉心培養下,錫坤不負眾望,他好學、專注力強,滿滿的學習狀態,成為無數焦慮家長眼中的典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他的媽媽卻依然焦慮。

錫坤媽媽不擔心孩子學習,卻操心孩子性情:孩子從小不從眾,不喜歡社交,只喜歡獨自一人研究科學實驗。

媽媽擔心,這樣的性格未來會讓孩子享受不到交往的樂趣,突然在某一天,會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