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孩子的同學做了這樣一件事。
孩子的媽媽總督促孩子學習,自己卻經常玩手機。於是孩子進行反「督促」,用壓歲錢給媽媽買各種「父母成功學」的書籍,讓媽媽好好學習,提升自己。
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太有想法,父母太難做了。

確實,做父母不易,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孩子呢?
所以一定要做好模樣,千萬不要讓孩子小瞧你!
這倒不是說父母的文化一定要高於孩子,而是父母在言談舉止、行為習慣上要成為孩子的引領者。
孩子不聽話,也許不是叛逆,而是看不起你,對照3點自查。
跟孩子相處的日常生活中,有幾個注意點父母們還真不能忽視。


只有良好的形象,孩子才能尊重你。
電視劇《大考》中有一個堪稱學霸的孩子,叫周博文,他是一名完完全全的「別人家的孩子」,但偏偏他有一個懶惰的父親,生活里只有游戲和麻將。
劇中很多場景,周博文看父親的眼光都是滿滿的鄙視,他不僅對父親冷漠,說話沒有好語氣,他還扯掉父親玩游戲的電腦線,在父親出去打麻將時,打電話報警…
像這樣的家庭,父親對孩子還能有話語權嗎?
所幸孩子很懂事,很出色,他不僅努力做好自己,還啟動了父親養成計劃。

然而現實中,能有幾個這樣的孩子?在類似周博文父親身邊長大的孩子,大多是頹廢、不成器的。
要想孩子有出色,父母首先要有良好的形象。
這個良好形象,不是外表帥氣、霸氣,更不是金錢包裝出來的,而是由表及里散發出的積極進取、有修養、有道德的精神狀態。
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在外很優秀,但回到家裡依舊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看不到他們的優秀。在孩子的眼裡,他們不過是穿著睡衣,囉囉嗦嗦的普通人而已。

想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就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秀,看到自己為這個家庭的付出。
這不是簡單的炫耀,而是要在日常中,一點一滴讓孩子感知到。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講大道理,而是跟孩子講講自己遇到困難的經歷,告知孩子自己是如何戰勝困難的,讓孩子獲得力量。
當孩子取得一些成績時,要多加鼓勵,並適當介紹一下自己,表示願意跟孩子共成長、共進步。慢慢地,你的形象就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來。
每個孩子心中都會有榜樣,父母若能成為孩子的榜樣,被孩子尊重自然不成問題。


正人先正己,要孩子做到,你必須先做到。
現實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手機問題。
父母對孩子使用手機嚴防死守,而自己則「機不離手」。
誠然,孩子不能玩手機,一方面怕他們的視力及身體其它方面受影響,另一方面怕他們的學習受影響。畢竟孩子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而父母不同,父母使用手機,是社會聯系、乃至謀生的需要,父母對孩子說「不能玩手機」時,有兩個環節要把握好。

首先,要告訴孩子手機的用途。
分析這些用途對孩子而言,不存在或較少存在;
其次,告訴孩子玩手機的害處,然後說明父母使用手機的必要性。
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對手機的使用要有所節制,不出現「玩」的情況。
既然對孩子說「不能用手機玩游戲」,父母就要帶頭不玩;既然對孩子說「看短視訊無意義」,父母就別在孩子面前不斷「刷」手機,甚至被逗得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