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夫婦「再見一面」背後有洋蔥 「因為苦過 更想幫人」

2023-04-07     劉奇奇     反饋

邱孔源(左)與蔡秀珍因自身經歷過生活貧苦,更能體會三餐溫飽對於底層人民的重要。

(美里6日訊)「我窮過、挨餓過,我知道肚子餓的滋味。」窮困的家境及遭遇沒有擊垮蔡秀珍,但卻讓她更能苦人所苦,在人生漸入佳境後,與丈夫創立「來一碗再見一面」,為弱勢社群提供免費麵食。

蔡秀珍與丈夫邱孔源是近日爆紅的「來一碗再見一面」免費麵食口號的創作者,夫婦倆的故事於本月3日經由《星洲日報》及《星洲網》報道後引起高度關注,除了各大網站轉載《星洲網》新聞,網民也狂贊並感動於夫婦倆暖心之舉。

蔡秀珍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直言不覺得自己和丈夫邱孔源的行為很偉大,因為當初兩人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幫人,畢竟也曾苦過。

蔡秀珍從小在貧困家境中長大,一段失敗的婚姻讓她成了單親媽媽,這些經歷讓蔡秀珍真實感受過「餓肚子」的滋味,以及為生活,打拚掙扎求存的辛酸。

直到遇到邱孔源,兩人共組家庭後靠雙手努力為生活打拚,如今3名孩子也已長大成人。7年前夫婦倆開始經營「先來茶室」的乾麵攤,在生意逐漸穩定後,生活漸入佳境。

回憶那段辛苦掙扎求存的往事,蔡秀珍哽咽告訴記者,若非真實體驗過「餓肚子」,自己或無法體會底層生活的真正辛苦。

「因為我苦過,如今孩子長大了,我們總希望能做些什麼,至少在能力範圍內幫助同樣辛苦的他們。」

憨厚的邱孔源話不多,談起創辦「來一碗再見一面」的善舉故事,他說自己只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給予弱勢社區幫助。 盼其他商家加入行列

創業的這7年,夫婦倆默默低調行善,但兩人後來發現在看不見的各角落也有許多人面臨挨餓苦況,決定將善心通過印製的海報與橫幅「宣傳」,目的是希望其他商家尤其餐飲業也能加入他們的行列。

蔡秀珍數次提及看到上門求助人時難過落淚,坦言很不舍看到有人因窮困挨餓,總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蔡秀珍說,提議製作「來一碗再見一面」海報與橫幅是邱孔源的主意,目的只希望需要援助的人都能看到,並獲得幫助。

放下自尊要飯需勇氣

創「暗語」緩求助者尷尬

邱氏夫婦因「來一碗再見一面」的善心之舉爆紅,夫婦倆的善舉不僅為弱勢社區提供飽肚一餐,更是最大限度保留了求助者的自尊,而獨創「再見一面」這句暗語。

「能開口跟外界要求一口飯吃不僅需要放下自尊,更需要莫大勇氣,很不容易。」為了緩解求助者的尷尬,邱孔源建議以「來一碗再見一面」口號作為暗語,期許求助者獲得溫飽的同時,也能保住他們的自尊心。

邱孔源與妻子蔡秀珍表示,受惠者無需為了一碗面感激他們,他們更希望將愛傳遞下去,期許日後若受惠者有能力,也能協助其他需要援助的人。

「來一碗再見一面」傳遞的不僅是為弱勢社區提供一餐溫飽,更多是邱氏夫婦對於掙扎求存基層所賦予的尊重與愛心。 報道出街後求助者增

詢及《星洲日報》報道後,求助者是否有所增加,邱孔源夫婦點頭表示,下單「來一碗再見一面」的人確實增多,但是他們沒有去計算每日送出多少碗,認為做善舉不該計算太多,只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都會來者不拒,給予幫助。

「他們來點了面後會說聲謝謝,吃完就走,我們不會過問太多,也不用覺得不好意思,我相信他們都是遇到困難來求助的人,而且我們從不期許有回報,」

不以貌取人一視同仁

邱孔源說,「不以貌取人」是他做善舉的宗旨,坦言求助者不乏華人,有者可能是開車前來,但是只要對方說出求助暗語,他會一視同仁端上麵食,對方吃完就可離開。

「因為你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何必看外表來評論他是否需要援助。我不會介意人家要占我便宜,我寧可相信真的幫助了他,而且我的幫助也不多,就是提供一餐溫飽。」

蔡秀珍透露,經營飲食業的兄長看到夫婦倆的善舉後,也有意仿效,希望能通過自己力量協助更多人。

美里市長光顧贊暖舉

另外,《星洲日報》的報道也引起美里市長俞小珊的關注,不僅親臨光顧,也送上感謝狀,表揚老闆夫婦的暖心之舉。

俞小珊讚揚,暖心夫婦倆提供的麵食不僅售價合理,而且份量十足,更重要是吃出滿滿的人情味與愛心。

他今早率領服務團隊成員,包括美里市議員范發春等親臨在美里史納汀「先來茶室」的乾麵攤,以實際行動支持及表揚攤主。

1/2
下一頁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