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穿衣服,就過怎樣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從好好穿衣開始

2021-10-01     司馬懿     反饋

穿衣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嗎?

一位網友發現:同一個人穿著不同的兩套衣服時, 表現會判若兩人。

她在自習室觀察同一個人, 穿著淡色系衣服的時候, 她的行為很文靜恬淡, 多數時間是在看書學習, 基本不會發出聲音;

某一天, 她換上了黑色衛衣, 背後有大面積的金色亮片, 看起來像演出服一樣張揚絢麗。 這時候的她, 更多時間花在電子設備上, 發出的聲音也更大、更頻繁。

穿T恤的時候非常隨意, 無拘無束;穿裙子的時候, 舉止會溫柔許多。

是性格決定了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衣服, 還是衣服塑造了我們的性格?

張愛玲說:「對於不會說話的人, 衣服是一種語言, 隨身帶著的袖珍戲劇。 」

奇妙的是, 衣服的位置處於身體和外部世界的交界處, 它是身體的一部分, 是保護我們的最後一道屏障, 同時它又是我們的選擇, 是我們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面鏡子。

透過一個人的衣著, 你可以看到他的內心世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一件衣服代表了一個人的風格和品位, 更可以看出一個人真實的個性。

法國有兩位精神分析學家, 他們在接待諮詢者的時候, 會注意對方的穿衣打扮, 進而分析其潛在的心理和渴望, 並出版了一本名為《服飾穿著的心理分析》的書。

一方面, 人們會把衣服看成自己經歷的代言人, 另一方面, 衣服的風格和內心世界會相互滲透、相互影響。

可以說, 你穿什麼衣服, 就會過什麼樣的生活。

1

每一天, 我們都會因地制宜地穿著不同的衣服。

上班時穿著幹練整潔的套裝, 下班換上柔軟放鬆的家居服;

假期旅遊時換上舒適休閒的衣服, 參加重要場合時又換上了得體的華服……

它們是我們對自身定位的外化, 更是參與社會活動的戰袍, 尤其在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人時, 衣服更是無聲的自我介紹。

張愛玲寫過很多女性的重要時刻, 服裝都是當時的焦點。

《第一爐香》裡, 喬琪喬第一次見到葛薇龍: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 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 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 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 管也管不住, 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色戒》裡的王佳芝, 穿著「電藍水漬紋緞齊膝旗袍, 小圓角衣領只半寸高, 像洋服一樣」。

《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有一件「月白蟬翼紗旗袍」, 充滿了曖昧的暗喻。

而張愛玲自己則偏愛強烈的顏色對比, 黑白呼應、大紅大綠、閃藍豔紫, 成長於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摩登互相碰撞磨合的年代,

她偏好的色彩也在表達著內心的對撞。

張愛玲說:「我們各自都住在各自的衣服裡。 」

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希望別人怎麼看待我?

透過衣服, 你都可以表達得清清楚楚。

日本心理學教授澀谷昌三認為:穿著高調亮色的人, 往往個性開朗外向, 傾向於活動型。

但是他們內心充滿不安, 懷抱著不確定感, 為了克服這種不安, 才喜歡高色調的顏色。

這類人可能遠比別人想像中脆弱或者情緒起伏大, 遇到小事也會大喜或者大悲。

穿著低調顏色的人, 對自己滿意的程度比較高, 對自我的定位也有相對清晰, 不容易受到外界資訊的影響。

他們感情較穩定, 人際關係上也求穩, 力求一開始就構築一種穩定型的關係。

2

觀察生活你會發現, 很多人在經歷大的生活變故時, 會換個髮型、換一種風格。

這是因為每一件衣服、每一個造型, 都帶著濃重的情緒色彩, 我們的情緒, 也會滲透到衣服裡。

韓國女星宋慧喬, 在結婚之前一直是清純淡雅的少女風打扮, 親和力十足。

離婚後風格大變, 會畫以前從來沒有畫過的煙熏妝, 穿氣場十足的黑色西裝, 戴藍色美瞳, 全身上下都散發著獨立和距離感。

《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也是如此。

做全職主婦時, 羅子君穿得高調張揚、花裡胡哨, 用盡全力展示著自己衣食無憂的闊太太定位。

離婚之後, 她不得不重回職場, 穿著也變得簡單幹練。

衣服從來都不是基本的實用、簡單的美醜, 它能夠代表我們當下的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蜜雪兒·歐巴馬曾經在自傳中談到她的母親:

「母親一輩子都不是很有錢, 但心靈手巧, 她自己修指甲, 自己染頭髮, 會變魔術般地把舊襪子變成布偶, 會親手用鉤針鉤制桌布, 也會親手為女兒縫製漂亮衣服。 」

即使手裡沒有多少錢, 也會發揮自己的才智,把自己和家人打扮得體體面面,這種生活態度,傳遞給蜜雪兒的是樂觀向上的信念,從一個水管工的女兒,成長為哈佛大學博士、美國第一夫人。

羅馬尼亞是歐盟最貧困的國家,發展速度也是最慢。

但是即便生活困頓,羅馬尼亞人出門前還是會把自己打扮得體面精緻,老人會戴一頂帽子,在街邊悠然地曬曬太陽。

不急不緩的節奏,古典的建築,低調體面的老人坐在長椅上,不失為一道風景。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