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心機越重的人,這4個地方往往越「強」,很好辨別

2021-09-17     司馬懿     反饋

所謂心機,就是利用人性達到自己的目的。心機重的人往往不會正面證明自己的實力,他們在無形之間讓你為他辦事。

只要懂人性的人都會用一點心機,但那無傷大雅,都是為了自己好而已,但如果是負面的心機,損人利己,就會造成他人的悲劇。 識別這些心理戰術裡的花招,可以讓你免受一些無妄之災。

「你很有心機」——這話很顯然不是誇你。

如果你具備語言心理學知識,同時也略懂詞彙色彩,很容易就明白,在日常語境裡,用心機來評價一個人,約等於向外界釋放這樣的信號:要小心,這人品行不好,且不那麼好對付。

所以,在日常的口語語境中,心機100%是個貶義詞。凡是貼上心機標籤的人和事,通通是負面形象。

「那女孩看起來很有心機,你可別被她騙了。」

「如果真是安陵容所為,那就是心機深重。」又比如,「你心機那麼重,誰會輕易相信你!」

所以,口語語境中的心機,通常是指一個人有心思、計謀。有心機的人,往往會用盡辦法和手段,去獲取自己正常能力范圍內得不到的東西(工作機會、戀愛對象、財富、地位等等)。

大眾普遍認為這類人城府深,喜歡施詐,因此更容易留下虛偽、不踏實、不誠懇的印象。

基於以上認知,當「心機」被用到人際關係中時,就成為了外界對個體品德、行為的評價。

語境不同,心機的含義各不同

除了用來評價人的品行之外,心機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機巧之心。

南朝(梁)時期的何遜,最早在他的《窮鳥賦》中寫道:「雖有知於理會,終失悟於心機。」

這句詩中的心機,與現代語境中的心機含義,完全不同。它的意思是:雖然有領悟道理體會心得的意識,終究因為技巧心太重,而失去了自然醒悟的能力。這就有點像是我們常說的,世俗心太重,以至於蒙蔽了天然心智和感應。

此外,為了更好地認識「心機」的語義變遷,讓我們再來看看以下三種語境中,心機的不同含義。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四回:「秦王政是有心機之人,不發一言,但令左右扶至祈年宮,然後問之。」

唐 張籍 《寄梅處士》詩:「擾擾人間足是非,官閑自覺省心機。」

明 羅貫中 《風雲會》第三折:「能用兵,善為將,有心機,有膽量。」

魯迅 《三閑集·無聲的中國》:「我們不必再去費盡心機,學說古代的死人的話,要說現代的活人的話。」

在這四句話中,心機一詞的含義依次是:計謀、籌謀、策略謀劃、辦法。

顯然,語言環境不同,心機的意義也不同。但都比現代語義環境下,單一的「城府深、使詐」意義更為寬泛。

現代語言心理學認為,人們所使用的詞彙,常常在無意識中反映了他們潛在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對事物或人的真實心理態度。

也就是說,當人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在特殊語境下,人們往往傾向於採用與自己觀點貼近的詞語,以準確呈現自己的意圖。

心機越深重,這些特徵越明顯

在理解了心機一詞的語義語境時代變遷後,讓我們再回到現代語境中的「心機」意義。人是世界上最為複雜的動物,而人之複雜,在於其心。

日常生活中心機深沉的人,言行上這些特徵也越明顯。

1. 不輕易暴露自己的喜好

心機深沉者,往往抱朴藏拙。能抱朴藏拙者,往往是見過世面的人;因為見過,所以更容易沉著淡定不驚訝;且不窺見事情全貌,就絕不亮出自己的底牌。

所以,這種人通常不會像心思恪純之人那樣咋咋呼呼,而是很少顯露出自己的愛憎喜好,輕易不讓外人揣摩到自己的心思,防止被人拿捏。

2、有計劃地自我暴露

所謂自我暴露,主要是說在人際交往中,有心機者往往是最沉得住氣的那一個。

他會先跟人際交往方在興趣、喜好、交流方式上保持高度一致,好讓交往方完全放下戒備,將他引為知己。然後心機深沉者才會逐漸開始以知曉全域的姿態,開始逐漸掌控這段關係。

這種先抑後揚的行為和心理,就是有計劃地「自我暴露」,即耐心等待他人完全暴露,而他人對自己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3、任何時候都要計畫先行,滴水不漏

心機深沉者從不打無準備的仗。因為凡事考慮得很周到,所以極少有失手的時候。

正因為不想失手,事事都要求回報,心機者往往會通盤考慮,全盤布局,對每一個點上的人和事都做細緻周密的盤點和籌謀。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