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好女人,不如做個「狠」女人!記住「3句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獨立,成為理想中的「高級女人」

2021-09-17     司馬懿     反饋

很喜歡蘇岑在新書《女人越獨立,活得越高級》中說的那段話:「知性的女人相信愛情,但不相信誓言。她可以跟你風花雪月,當走失於人群,也可以與你各安天涯。」

是啊,真正強大的女人,從來都不是讓自己變成一個鋼鐵女戰士,而是永遠有相信愛情的勇氣,更有讓自己和別人幸福的底氣。

而活得高級的那些女人,更是明白,唯有獨立才是自己強大起來的唯一途徑。

現今社會,有無數人在喊著女性要獨立,也有很多人在努力踐行,可你是否真的知道怎樣做才能夠真的獨立?

如果有來生,妳有沒有想過不再做女人?說實話,我曾有過。

我從自己的身邊和書中看到了很多榜樣和偶像,她們自強、獨立、聰慧、得體、有作為,各有千秋,但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生而不易。

這種不易首先源於先天的生理設定。從每個月註定有那麼幾天的疼痛,到生產的危險、哺乳的疲憊,這些「苦果」幾乎伴隨女性一生。除此之外,這種「不易」還有在時代的進步下,對女性提出的更高要求。

現如今「上得廳堂,入得廚房」已經不是完美女人的代名詞了—妳不但得做得了一手好菜,還要肌膚吹彈可破;不但要身材曼妙纖細,還要能教育出天使寶貝;不但要能抓住伴侶的心,同時還能在職場上有所作為—最好是可以去那斯達克敲鐘,同時還要美到連林青霞、張曼玉都「羨慕嫉妒恨」。

還有,似乎老天對女性都不太「友好」,時間對女人總是格外殘忍。十幾、二十歲時我們被稱為女生,三十幾歲以後,我們就被叫作「阿姨」,邁入五十歲就變為了世人眼中的「大媽」。這樣想來,雖然事事人們都說「女士優先」,然而我們被公認、被寵愛、被認為魅力四射的時間也就只有短短十幾年。

偏偏有些媒體還喜歡雪上加霜,尤其是某些熱衷於煽動情緒的酸民,似乎都很樂意把女性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

例如,談及愛情、婚姻,總是會出現這樣的文章〈女人,不要做愛情的奴隸〉、〈十種女人婚姻註定不幸福,終究會離婚!〉,似乎女人天生就容易被愛情俘虜,在婚姻中得步步為營,否則一不小心就「被離婚」了;而但凡男人出軌,身為另一半的女人,不是為家操持累成黃臉婆,就是醉心於事業不夠賢慧,好像始作俑者通通都是女方。

再例如,談及職場,就會冒出無數文章教女性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如何突破職場天花板、防止被騷擾,讓人覺得女性身處職場,身邊處處都是雷區。

再例如,談到我們女人偏愛的保養美容,讓人耳熟能詳的文章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想盡辦法引誘妳買化妝品、保養品;另一類是嫌棄妳不夠精緻、優雅,例如〈二十五歲的妳還在穿兩百元的衣服嗎?〉、〈不給自己集齊七色口紅還算女人嗎?〉......

總之,無論是受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還是媒體偏頗的描寫,女性過去給我的感覺是辛苦的、脆弱的、軟弱的、需要被保護的,我們一不留神就會被這個世界傷害。

的確,世界很殘酷,從身體構造來說女性的確是「易碎品」。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社會都以「保護」之名,希望女人們能以家庭為重,以丈夫孩子為先;婚前以父母為大,婚後視公婆為重。這時,社會要求女性要勤勞、節儉、樸素、賢慧、溫柔—至於身為女性的意識、理想、追求、事業、愛好、身分都不重要。

妳也許會說,這些都是過去的情況了,不會發生在我們這些「三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女性身上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如果妳以為生在新時代,就可以在身為女性的「標籤」下鬆一口氣,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幾千年來對於女性的物化與偏見,那些變相的「三從四德」和框架,就在我們身邊,它們是如此細微,如此讓人習以為常,有時甚至連身為女人的我們都無法察覺到。

我曾以為這些變相的「三從四德」、「夫唱婦隨」等框架已經不會出現在我們這代人身上了,但事實告訴我,也許我們對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嗤之以鼻,但是許多針對女性的束縛,以人情世故等各種各樣的面目,讓我們不得不從。

而最可怕的是,那些條條框框,雖然不是以《女德》、《列女傳》等形式宣之於卷,但還是以「好女人守則」的偽裝,流傳至今。

想要做個世人眼中的好女人?那麼妳就要接受這個詞語中暗含的標籤:「母親」、「妻子」、「伴侶」、「保姆」等等。每一個標籤都會讓妳忙得不可開交,直到忘卻妳還是妳自己,妳有自己的人生要過。

所以我說,做個好女人,不如做個「狠」女人。

1/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