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還會帶來這「3種」後果

2021-09-02     司馬懿     反饋

2.難以融入社會,在社會中生存有較大的麻煩

疏離型的人格不願意麻煩別人,無法與別人產生有效交集,也就是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所謂社會正是一個群體,在群體之中必須要有交流,否則只能是游離在群體之外。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松子,在中晚年的時候就是表現出了疏離型人格的特徵。

她壓抑著自己愛和恨的情感,對於與人交往充滿抗拒:在鄰居跟她對話時,她是惶恐的,立馬縮回了自己的小屋;在醫院,好友澤村惠偶遇了落魄的松子,並大聲叫著松子,松子卻慌張地想要逃離。

因為松子已經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不與外界交流,表現出極強的疏離性,以此保護自己。

但是從電影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這樣與社會隔離梳理的松子並不幸福。她像是把自己困在一個軀殼裡,無法適應這個社會,對與一切人的交往都充滿擔憂害怕,難以融入社會;這樣的松子沒有辦法進入社會中心,去人多的地方生活,可以說,她在社會中存在較大的生存麻煩。

3.情感缺失,無法感受到生活的暖意和樂趣

疏離型人格的個體,不愛不恨,無法感受到世界的溫暖,缺失了作為一個人所應該能感受到的情感。一個人孤僻孤單地活著,對於生活中的樂趣也常常難以察覺。

這樣的人生是痛苦的,正如電影《燦爛人生》中的馬迪奧,儘管他在電影中沒有過多的戲份,但從短短的描述中,可以感覺到馬迪奧的一生是不愉快的——他性格孤僻,遇事暴躁,容易情緒化。

在電影開頭,他面對父親是冷漠的,面對父母的吵架也是冷漠的,乃至後來開車路過自己的家,看到母親攙扶著父親,他也沒有停下自己的車,依舊表現的是冷漠。他對自己的父母都表現出了極強的疏離感,無論是對父愛、母愛還是家庭的整體和諧溫馨的氛圍,他都沒有感受到,這導致他缺失了與人交往的情感體驗,缺失了幸福的情感獲得。

馬迪奧的一生與其他人都不一樣,並不同於其他人的圓滿幸福。馬迪奧情感缺失,無法感受到世界上的暖意和生活的樂趣,顯得悲苦。

也不免讓人覺得可憐,他像是遺世獨立的個體,與整個世界都是疏離的。

所以,儘管看起來疏離型人格是自立自主的類型,其實是情感缺失、難獲幸福的危險人格。當意識到自己是疏離型人格的時候,也許要做出一些改變,讓自己可以良好地生活於社會之中。

嘗試與身邊人相處,感受交往帶來的幸福感

疏離型人格需要做出改變,就需要與身邊人相處,感受交往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滿。從交往中獲取滿足,才能強化自己願意與人交往的行為心理。

所以,疏離型人格的個體應當儘量嘗試與身邊人相處,不再敷衍式應付式地面對別人,嘗試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建立人際關係,感受交往的樂趣。

嘗試讓身邊的人幫助自己一些小事,麻煩別人才能與別人建立聯繫

與人交往的必要條件就是雙方要有足夠的交互聯繫。僅僅停留於打招呼的表面交往,不算是真正與人的聯繫,個體應當嘗試讓身邊的人幫助自己一些小事,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想要麻煩別人才是卸下心防的開始,這時才能慢慢建立起自己對他人的信任感。

且在麻煩別人與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才能與別人建立起聯繫,才算是有效良好的交往。

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態度

如果發現自己實在無法克服心理障礙,無法邁出交往的一步,並且認為疏離型人格確實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可以選擇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這並不是什麼大的或是見不得光的疾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心裡的一道坎,願意找尋幫助,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態度,邁過那道坎,就是勇敢的人,是值得敬佩的。當自身願意去改變,那麼疏離型人格帶來的影響就已經被消退了一半,自己就能夠克服疏離型人格帶來的困擾,克服自身心理障礙。

人作為群居性動物,要在社會良好地生存下去,就要清楚認識自身,與他人產生交往脈絡。不願意麻煩別人,只會把自己放置在社會人際群之外,給自己帶來並不完美的生活享受,對個體的生存與發展都有一定消極的影響。

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對個體發展甚至存在阻礙。認清社會現實,克服心理障礙,建立良好脈絡,才是幸福生活的密碼。

林奕含曾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真切寫到:

世人對他人的痛苦,其實是缺乏想像力的。

所以,如果我們不去麻煩別人,表達出對他人存在需求感的話,別人是不懂我們的渴望和脆弱的。

人是群居動物,而不是一座座孤島,擁有麻煩別人的能力是強效的粘合劑,可以讓兩顆心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