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日本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報告,把未來30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幾率從70%提升至80%!
專家表示,這個大地震可能波及西起沖繩、東至福島的廣大區域,導致29.8萬人死亡,造成1.8萬億美元經濟損失。
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年2月起,山口縣北部等地共發生超過1,300次輕微地震。
這種現象可能是地下深處的流體向上移動導致,專家在觀測去年石川縣能登半島7.6級強震時,就發現過類似現象。至於是否屬大地震前兆,仍需持續觀測。

9/14
南海海槽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邊界,是大地震頻繁的隱沒帶之一。
據數值模擬結果表明,日本南海海槽如果發生巨大地震,海嘯波將在6到11小時後影響大陸華東沿海地區。
如果震級達到9.1規模,到達華東地區海岸線的海嘯波最高可達3米,具有一定破壞力。
2025年第一場震驚世界的強震就是緬甸地震,目前已經2000+人遇難,全球多地也進入地震的歷史活躍期,日本、美國西岸、加拿大BC都位處於「危險地帶」,都有「大地震」隨時發生。
昨天下午1點22分,BC哈迪港附近的海域才發生了一場4.1級的地震。

10/14
本周六,BC省的「海嘯逃難演習周」就正式開始了。
省政府提醒,本地居民要積極參與,注意當局信息,做好準備,學習和防範大地震和海嘯的避難知識。
「大型地震發生之後,都會引起巨大波浪」,海嘯會在幾分鐘內就抵達海岸,所以大家需要提前知道怎麼逃、往哪兒逃、什麼時候逃。

11/14
BC沿海地區位於全球最活躍的地震帶區之一,可能發生「大逆沖地震」(megathrust earthquake),這種地震至少會達到8級或更高,始終存在被海嘯襲擊的潛在風險。
加拿大海洋網絡研究顯示,如果一場規模9級的大地震襲擊BC,部分沿海地區最早在20分鐘內遭遇第一波海嘯襲擊。
溫哥華島西北部地區將首先受到影響,初始波高可達1.8米,高達12米的浪涌隨後淹沒陸地,海嘯流速將超過每秒1.5米。
若地震發生在卡斯卡迪亞俯衝帶,海嘯將於約3小時內抵達大溫南三角洲和白石沿岸。
BC省府將沿海地區劃分為五個海嘯預警區域——

12/14
BC 緊急警報系統是通過電視、廣播和手機播報海嘯警報的。緊急管理部表示,任何靠近海岸、並感受到地震的人,都應立即蹲下躲藏,等主震停了,立即轉移到地勢較高的地方。
「震動是海嘯即將來臨的警告信號」,所有區域的居民都應該檢查自己的應急計劃,並確保準備好應急包。

13/14
今天上午才地震完的加州,去年10月份剛演習完,負責人表示,「地震演習是在提醒人們記住如何在地震中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並進行練習,即:蹲下(Drop)、掩護(Cover)、抓牢(Hold On)。

14/14
地震無法預測,但地質學家們可以對正在剛剛開始發生的地震做出報警,加州有數百個地震監測站,用來監控地震發生最初時發出的震動信號。
相較之下,大溫地區本地最近幾次地震,很多人都沒有收到警報,讓很多人吐槽:大地震來了,只能拼腳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