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罪,請抓我,而不是讓我同時帶倆娃和1個老公出去玩……

2024-08-15     玉兒     反饋

出力他不行、挑刺第一名。

類型六:拍照手殘、蹲坑絲滑型

全國老公均榜上有名,毋庸贅言。

當媽也是會成長的,過去覺得帶娃旅行是一場災難的我們,現在才發現單獨帶娃旅行真香,娃才是最好的旅行搭子。什麼都能按照自己的攻略來,不會有質疑;孩子鬧脾氣了,一個冰激凌、一次遊樂場就哄好了;而且小孩子拍照各個天賦異稟,拍出來的媽媽們都是腿長、高挑的模特身型。

錢花了、力出了、開心了,孩子們就會用甜甜的笑臉+香香的親親+發自肺腑的「媽媽,我愛你」作為回饋。不比那個你忙前忙後半天、最後只撈了一個怨氣衝天的伴侶強太多?

所以,全家旅行這件事孩子們都開悟了:非必要、不帶爹。

帶娃外出,

伴侶之間如何合作愉快?

美國心理學家麗莎·達曼德(Lisa Damour)在其著作Under Pressure中提到旅行壓力(Travel Stress)一詞,指與旅行相關的各種壓力來源,包括計劃、財務、突發事件以及旅行中的疲勞,這些壓力源會對旅行者的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具體來說就是:

1、期望不一致

丈夫想去博物館走馬觀花吹空調,妻子希望孩子去博物館漲知識、要細品,兩種期待所耗費的時間和力氣不同,容易引發爭吵。

2、財務壓力

你覺得旅遊要有一個預算,超支要有一個底線;伴侶認為來都來了,出來玩就是要盡興。在開銷上沒有達成共識,很容易引發爭執。

3、分工不均

你覺得自己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外加行程安排已經非常辛苦;伴侶認為自己當司機、當苦力搬行李最辛苦;你希望伴侶能在旅途中陪孩子一起玩,伴侶覺得自己體力超支,不想勉強。這些會讓夫妻雙方感到壓力和疲勞,降低了耐心和包容度,從而引發爭吵。

4、突發事件

還有旅行過程中常會遇到各種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如交通延誤、行李丟失、賓館訂錯等,這些情況會增加旅行的緊張氣氛、引起矛盾。

想要最大限度避免上述壓力源,不妨試試以下建議:

首先,對此次旅行的期望和預算達成一致。

雖然我在此次旅行中對另一半有不滿,但我們的矛盾並非原則性、不可化解的,所以整體玩得算開心。主要是我倆提前對此行的預期和原則問題做了溝通、達成共識。

比如,我們希望此次外出遊玩大人不累,所以選擇了室內水上樂園。小孩子天性喜歡水,自己就能和水玩起來,家長只要看著孩子不出事就行。另外,室內涼快,賓館和水上樂園是一體的,步行兩分鐘就能到;內部還有攀岩、迷你高爾夫、高空繩索、遊戲房等項目,小朋友選擇多、玩得盡興,大人輕鬆。

大人不累、能夠休息好,就能避免很多因為疲憊帶來的爭吵。

經濟上,除了門票、賓館提前支付的錢之外,我們提前商量好給兒子批了一筆玩遊戲的預算,然後我對吃飯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我自己要求了一筆餐費。這些都在旅行前提前溝通清楚了。

其次,原則問題事先劃清底線。

出門在外,我經常會對孩子的飲食問題焦慮(實在是國外的垃圾食品太多)。這次出門前老公和我約法三章:關於孩子吃飯的問題,我不能焦慮,孩子想吃什麼、吃多少不要太勉強,一年一次的放縱,問題不大。

孩子們玩累了,在賓館裡想看電視,就讓他們看;等大人休息夠了、有了新的安排再制止。家裡平時螢幕時間很少,出來玩就別限制了。

👆倆娃最愛的項目:看電視

我都答應了。

當然,我也提出自己的底線:孩子要好好洗澡、要按時睡覺、要允許我情緒失控時偶爾「大嗓門」,另一半得兜底。

最關鍵的一個原則:誰主張、誰負責,另一半只要同意加入,即使中途不滿,也不能指手畫腳、有所抱怨,而是要想辦法一起彌補。這也是我們過去所有旅行中每次都遵守的原則,所以從未出現過一方出力、另一方碎嘴抱怨的情況,從而引起嚴重衝突。

另外,一定要分工明確。

比如,我負責女兒,那他就顧好兒子;他負責陪倆娃玩,那我就負責孩子洗澡、吃飯、一些洗洗涮涮的問題;他負責開車,那我就負責不要讓年幼的女兒在後排哭鬧。每個大項目都安排好負責人,不要讓一方全權包攬。

最後,意外發生時的應急措施。

我倆一致主張:一切以人安全、健康和舒服為主,不要心疼錢。倒不是家裡有礦,而是帶倆娃出門在外真的辛苦、疲憊,遇到意外又會讓負面情緒雪上加霜,很容易徹底毀掉一次旅行。所以,不管中途發生什麼,有一個happy ending 很重要。

全家旅行,老公最好的覺悟就是當好工具人——多做事、要聽話;當然,對我們來說最好的旅行就是,錢帶夠、剩下的留在家就好。

上一頁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