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幹壞事後,家長先不要著急發脾氣,做好這件事情很重要

2024-06-27     玉兒     反饋

2、引導孩子回憶自己的行為

如果通過和孩子玩「互換角色」遊戲,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我們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去讓孩子回憶自己的行為,比如「你覺得你剛才這樣的行為做的對嗎」,通過反問的口吻去和孩子溝通。

在反問句式的影響下,孩子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或重新捋順,此時家長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比如處於孩子的自尊心考慮,可能孩子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卻為了面子不願意承認,這個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錯了沒關係,我們要勇敢面對錯誤才能突破困難接受新的結果哦!」。

3、家長要做好做錯就改榜樣

幫助孩子改正自身的錯誤,除了互換身份和引導孩子回憶自己的行為之外,父母還一定要做好知錯就改的良好榜樣,家長是孩子成長的參照物,平時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看待事物和判斷的效果。

如果作為成年人的父母,在遇到某些行為錯誤沒有及時更正或礙於面子不願意承認錯誤,這樣的知錯不改或明知故犯,都會影響孩子今後的處事能力和做事水平,都說一個好情緒家長的背後有一個好習慣的孩子,那麼知錯就改家長背後也容易有處事高情商的孩子。

4、家庭之間要保持良好相處

培養孩子良好的成長態度家庭氣氛也少不了,除了在孩子做錯時家長要給予充分的信任之外,父母之間的恩愛、包括家庭之間良好的相處都存在潛能力量的影響。

尤其是父母之間一定要認清「客氣不是見外,而是尊重對方」,爸爸幫媽媽倒杯水、媽媽要說「辛苦了/謝謝」,媽媽忙碌一整天、爸爸回家也要說「辛苦了/我來幫忙吧」,每一份尊重都有一份信任、也有一份幸福回報,而這兩樣東西恰恰就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需要。

所以說,當孩子做錯事或者存在某些壞毛病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給予孩子有效的應對方法去等待/鼓勵孩子成長!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