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可以吃雪糕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幸福

2024-06-23     玉兒     反饋

是因為好奇?

是因為天氣熱?

還是因為他們希望能用雪糕來喚起父母的關注?

孩子的需求如何被對待,就會形成怎樣的信念。

如果孩子的需求經常被否定,他們就會在心裡否定自己,認為我的所有需求都是錯誤的。

隨著他們的長大,很多事情都會被淡忘,

但這份信念卻根植在內心,影響著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童年補償性報復——

指的就是童年得不到的東西,會在成長後加倍要。

他們要的,不單單是一隻雪糕,而是一份補償。

補償那個曾經沒有被滿足的自己,補償多年的遺憾,補償沒有被真實愛過的那份失落。

所以,一個雪糕看似微小,背後卻包含了孩子心中的大世界。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過分限制和過於放縱都不是恰當的做法。

最好的愛,應該「中和」,力求「平衡與適度」。

1、不要直接拒絕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各種需求。

想吃好吃的東西,買好看的衣服,想去旅遊,去逛街。

這些需求,都是非常正常的。

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孩子想吃雪糕這個行為,不要直接拒絕。

因為,我們的拒絕,會讓孩子通過其他的途徑去獲取。

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雪糕的替代品,如用蘋果來榨汁,營養又美味;

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雪糕,孩子懂得勞動的不易,也會收穫更多的快樂。

2、做到適當滿足

炎熱的夏天,很多人都無法抵擋一根雪糕所帶來的快樂。

當孩子想吃的時候,我們可以滿足他們,但一定要注意適量,過多地食用雪糕,會傷害孩子的脾胃。

黃磊在做客綜藝節目《拜託了冰箱》中,就直言:妹妹就特別喜歡冰激凌。

但他從來不帶孩子在外面吃冰激凌,他一般都是自己在家給孩子自製冰激凌,

然後分裝成指甲蓋大小的一塊,和孩子約定好,每次只吃一塊。

身為家長,我們不能強行切斷孩子與美食的聯繫,

但我們可以用智慧讓孩子「吃得開心,吃得健康」。

3、設定冰激凌日

我們可以每周選定一天,作為「雪糕日」,允許孩子選擇一個他最喜歡吃的雪糕。

同時,我們還要與孩子提前約定,一定要遵守彼此之間的承諾,認真學習、好好睡覺、尊重長輩。

這樣,孩子為了得到想要的雪糕,就會樂於遵守規定,時間長了,慢慢就會養成好習慣。

有人說,成年人的快樂其實很簡單,就藏在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

的確如此,當我們遇到困難,情緒失控的時候,

一次逛街,一串糖葫蘆,一支冰激凌,就會將我們從負面情緒中脫離出來。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

成年人的幸福來源往往就是一頓啤酒炸雞,或者夜間的大排檔。

各方面都尚未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

他們的願望可以很大,大到去外太空和外星人捉迷藏;

也可以很小,小到僅僅一顆糖果,一小塊蛋糕就可以滿足。

當小孩想要吃零食時,大人要做的,就是幫他們平衡健康和需求之間的關係。

甜甜的雪糕,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孩子們的純真與快樂。

對孩子來說,沒有雪糕的童年更是不完整的。

允許他得到滿足,也幫他學會克制。

唯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心靈的滋養,幸福地長大。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