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生活中,有些媽媽之所以在帶娃之後,狀態日漸憔悴,歸根結底就是幾乎把每一件事情,都看得很重要。
孩子一不小心打翻了飯菜,免不了發火動怒,給孩子貼上「不穩重」的標籤。
孩子一次考試沒考好,一邊批評教育,一邊復盤、監督加輔導,常常要熬到深夜。
若是自己付出的辛勞,沒有人珍惜和肯定,心裡又難免委屈和焦慮。
試想想,在這種時刻緊繃、不能鬆懈的環境里,又哪裡有時間、有動力,讓自己活的精緻、漂亮呢?
所以,顯老也就在所難免。
在心理學上,鬆弛感跟「心理彈性」一詞,非常貼近。
所謂「心理彈性」,也被稱為「心理韌性」或「復原力」,指的是一個人在面對壓力應激事件時,能夠有效應對和適應,從而達到情緒上的一種平衡狀態。
所以,那些具備「鬆弛感」的帶娃媽媽,常常能夠讓自己保持一種良好的情緒,這種情緒上的穩定性,才是真正的美容劑。

02 第二種特質:樂觀的解釋風格
「解釋風格」一詞,由塞利格曼提出,說的是人們在對發生的事情,如何歸因,尤其是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
而樂觀的解釋風格,就是在發生不好的事情時,常常會採取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
比如說,董宇輝在面對大眾說他眼睛小的問題時,就回應過這樣一句話: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這就是典型的樂觀的解釋風格。

而這種解釋風格的背後,其實就是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而它能夠對抗我們人生當中的很多負面情緒和能量,讓自己可以在一種健康、舒適的環境下生活。
就像我表姐生二胎,我去醫院探望,就看到過這樣的一幕。
隔壁床也是一個剛生完孩子的產婦,病床四周圍了很多親朋好友,但唯獨沒有見寶寶的爸爸、產婦的老公。
這時候,就有一位娘家人站出來抨擊寶爸,問寶媽說:
孩子爸爸有多忙的事情啊,你這都生孩子呢,到現在都看不見他人,真的是不把你們娘倆放心上……
聽見這話,周圍人七嘴八舌的對寶爸爸開啟了討伐。
但是那位寶媽,在聽到這些話時,先是把懷裡寶寶的耳朵捂住,緊接著溫聲細語的湊近寶寶的耳朵說:
別聽他們瞎說,你爸爸可厲害了,他現在正在給你賺奶粉錢呢,是一個又帥又負責任的爸爸哦。
當時聽見這句話,娘家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但在我看來,那位寶媽在眾人的議論紛紛里,仍然能理智的看待問題,並且給孩子一種正向積極的引導和解釋,那麼她一定生活的很幸福。
而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也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其實,具備樂觀解釋風格這種特質的媽媽,常常有著能夠輕鬆「化解壓力」的能力。
不管是在夫妻關係,還是說親子關係之中,這種能力,都會為其良性的運轉和發展,產生正向推動力。
而在這種環境下的寶媽,哪怕帶娃很辛苦,也會在心態上展現出自己「怡然自樂」的一面。
而這,能夠極大的成為她對抗「衰老」的資本,讓自己可以最大程度,活出自己想要的風采。

03 第三個特質:不過度關注孩子
網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為啥有些帶娃的全職媽媽,不但不見老,反而看起來越來越年輕、漂亮?
底下有個高贊回答是:因為她們不過度關注孩子。
深以為然。
就像我的一位朋友,47歲的中年媽媽,孩子大學都快畢業了,可她依舊身材曼妙。
談吐、樣貌,像是少女一樣。
跟我們很多媽媽一樣,她家孩子還小那會兒,她一邊上班,一邊接送孩子上下學,可以說是每天24小時連軸轉。
可儘管這樣,她還是活的瀟洒自在,從沒有放棄對自己的要求。
直到如今,她仍然每天堅持跳繩、健身,讓人非常敬佩。
在我看來,她之所以能保持這麼好的狀態,就是因為她從不會過度關注孩子。
比如,孩子還不會用筷子吃飯時,她就會把孩子獨自扔在寶寶椅上,讓孩子自己動手抓著吃。
哪怕一頓飯吃下來,孩子臉上、身上到處都飯渣、油漬,她依舊不為所動。
比如,有次接孩子放學,恰巧遇上下大雨,別的家長都是把孩子背在身後,可她偏不,給孩子和自己,一人一把傘,讓孩子盡情在水坑裡折騰。
摔倒了?也沒關係,爬起來接著瘋玩。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她更是集樂天派+躺平派於一身,孩子成績好壞,似乎都跟她無關。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儘管家長滿不在乎,但她家孩子的成績卻一直很好、名列前茅。
有時候,朋友們聚在一起閒聊,常問她的就兩個問題:
第一,你怎麼把孩子教育的這麼好?
第二,你怎麼保養的這麼好?一點不顯老?
對於兩個問題,她給出了同一個答案:要把孩子當大人。
其實,把孩子當大人的本質是,相信他們、認同他們,而只要做到了這些,我們就不會耗費心神、氣力,因為孩子的未來和成長而焦慮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