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億補貼奪得印度高鐵項目,卻被坑慘,中國卻「躲過一劫」

2024-03-22     駱鵬紀     反饋

地方政府的故意添堵,讓征地進程比歸屬還緩慢,原本打算2022年就要建成的鐵路,直到2021年,土地才徵收了30%。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日本技術再發達,沒有土地,鐵路也難以著手修建,進程一再被耽擱。

還有印度落後的電力設施,供電能力嚴重不足,經常停電影響生產,印度國內還無法生產某些材料,日本只能從自己國內運,還花費不少資金。

還有印度工人工作懶散,培訓結束合格率低得很,施工要求能達標的沒幾個,一個月的培訓周期,愣是拖上好幾個月。

如此種種,日本施工方是痛苦不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最不幸的是,因為疫情原因,各種原材料價格飆升,大大增加了日本預計的投入資金。

截至2022年,日本政府數據顯示,他們為了印度高鐵項目前後投入了30000億日元,約人民幣接近1500億。

之前低息借給印度的112億元和1500億相比,簡直就是毛毛雨,日本施工方也慢慢變得消極怠工,印度這條鐵路,一直往後延期,日本方表示,可能延期到2028年才能交付。

反觀中國,在印度競標失利後,轉身就和印度尼西亞達成合作,在其境內修建「雅萬高鐵」,全長142公里。

2015年簽訂合作協議後,第二年我國著手施工,同樣是在工業發展相對滯後的東南亞國家,中國排除萬難,2023年完成交付。

去年10月,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最高運營時速350公里,一共14組列車,可以根據客流量大小調節列車運行方案。

雅萬高鐵是東南亞地區第一條高速鐵路,無論是對印度尼西亞來說,還是對中國高鐵來說,都意義重大。

目前,中國高鐵還出口到多個國家,除了東南亞,還有中東、歐洲等地,中國不僅負責修建,還會幫助某些國家和地區培養鐵路人才。這樣可以增加就業崗位,二來還能促進當地高鐵行業的良好發展。

中國作為一個有責任和擔當的大國,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堅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相信以後,中國高鐵在國際市場上,還會有更廣闊的前景。

上一頁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