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當時馬爾地夫的一次「內部革命事件」,才得以讓印度的陰謀得逞。

馬爾地夫內部突然出現了一批「反總統勢力」。
幾十名僱傭兵偷偷潛入到總統加堯姆附近,與當地「反總統勢力」裡應外合。
蓄勢待發,似乎準備做點兒什麼。

馬爾地夫「反總統勢力」的這一行動不料被總統加堯姆發現。
馬爾地夫作為一個以旅遊業發展的國家,軍事力量薄弱,沒有多少戰鬥力。
在不知道對方什麼來頭的情況下,總統加堯姆情急之下選擇向各國請求火力支援。
而印度作為馬爾地夫的「近鄰」,也是第一時間就選擇伸出援手。
對此馬爾地夫總統加堯姆十分感激,此次事件也讓兩國的關係迎來質變。
自此以後馬爾地夫總統加堯姆幾乎事事都聽印度政府安排。
加堯姆認為此次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馬爾地夫的戰鬥力薄弱。
於是便請求印度能夠幫馬爾地夫發展軍事力量。
最終印度也順理成章的將本國軍隊駐紮在馬爾地夫。

但馬爾地夫現總統穆伊茲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
他認為印度長期在馬爾地夫駐軍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所以堅持馬爾地夫實行獨立自主的政策。
但印度政府肯定是不願意的,一旦撤軍,馬爾地夫將很快脫離印度的控制。
所以在撤軍的同時,印方軍隊並沒有完全撤離。
而是集結在了離馬爾地夫不遠處的軍事基地。
而馬爾地夫在這麼多年的發展中也不再是當年那個軍事力量薄弱的「旅遊業大國」。
印度這一做法無疑是再給自己樹敵。
通過這兩次印度和鄰國的衝突,不難看出,其實印度政府的心思造就被大家一清二楚了。
這樣一個貪婪的國家在國際上是註定不會有「好人緣」的。
一次又一次的舉動也讓印度個各個鄰國的關係降至冰點。
不論是是曾經「共患難」的斯里蘭卡,又或者是曾天真相信友誼的「馬爾地夫」。
如今都對印度高度提防。

反觀此次的全國大選,這兩側噩耗對莫迪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莫迪在自己國內都沒有取得什麼好的口碑,當地農民的暴動也沒有結束。
在國際層面,莫迪對自己國家的良性發展又是起不到任何正向作用。
把曾經的友方鄰國也都得罪了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莫迪如果想要拿到印度「真正的領導」,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