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憶自己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喜歡應酬,常常喝酒喝道斷片,但第二天起來仍舊是個努力的「打工人」。
從開始「斷舍離」之後,她就越來越不喜歡這樣的生活,甚至對工作都沒有那麼熱情了。
因為胃長期不舒服,她便抽時間去做了一下檢查。
原本做好了強大的心理建設,準備坦然接受自己「糟糕」的病情,可結果確是「沒有大礙」。
這也更加堅定了她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決心,她毅然決然辭職,帶著妹妹開啟了「流浪」生涯。
「如果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那就繼續另闢蹊徑去謀生。」

他們第一站去了貴州,在小山村體會不一樣的生活,後來又去了大理,在洱海對面的客棧當義工。
雖然每天都在為下一餐吃什麼發愁,但她感覺自己是自由的、富有的。
很多人都會評價喬桑:你這樣「尋找」自由,以後老了該怎麼辦?
「相比於動物園裡的天鵝,我更想做大自然的野鴨,如果錯了那就繼續錯著吧,不過那裡又有對和錯呢?」
我們有時候會看到這樣的文章標題:《月入三萬,養不起一個孩子》。
物質生活是被滿足了,但是生活卻過得越來越焦慮。
喬桑用她自己的方式擺脫了禁錮,選擇了自由,又有什麼對錯之分呢?
把心態調整好,尋求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當下最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