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重病女博士:在生死面前,買車、買房、加班都不是什麼問題

2022-06-26     司馬懿     反饋

由於家人的隱瞞,于娟還未意識到自己已是晚期, 她覺得如果自己配合治療改變生活狀態就可以治好,乳腺癌和別的癌癥相比似乎沒有那麼嚴重。

樂觀的心態似乎確實帶來了好轉,前兩次的化療後于娟的癌生化指標有明顯的下降,也不再疼痛了,並且恢復了一些日常活動。

可以上網後于娟忍不住查詢關於自己的病情,她漸漸發現似乎自己就是網上所說,時日無多的晚期患者。

這個打擊讓她緩不過神,于娟向自己的丈夫確認,但徒勞的安慰無法改變事實。

五次化療後,于娟的指標不在下降反而升高,醫生建議剩下的兩次化療停止,防止出現更嚴重的副作用。

但于娟不想放棄,因為她還不明白這一切治療已經沒有意義了。

于娟想活下去,她太想了,她剛剛才過上自己夢想的生活,剛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讓她看過現在與未來這麼多美好後又讓她放棄,這太難了。

3.什麼是死亡?

醫生安排的第一階段化療結束後于娟出院回家,十天後她再一次被送進了急診室。

現下病情已經到了臨近的時刻,化療對她不再起效,只能帶來副作用。住院期間她更換了數種治療方案,但都沒什麼用。

高燒、搶救,幾次瀕臨死亡又被拉回人間,對於即將到來的死亡,于娟不敢多想,似乎只要無視它,就還有機會活下去。

第一次搶救後,于娟的身體每況愈下,連走路都困難,只能每日躺在病上。

百般無奈下,丈夫趙斌元開始四處求醫問藥。

他偶然聽說了一處民間中醫可以治癒癌癥,盲目地焦急隱瞞了理性,于娟就這樣被丈夫送往偏僻的山村開始絕食治療。

赤腳醫生的懸壺濟世,不過是為了騙取那些走投無路之人的救命錢。 許是安慰劑效應,開始的十幾天于娟真的產生了癌細胞消失的錯覺。

接著,安慰劑失效了,疼痛和氣喘一遍遍襲擊本就脆弱的身體,失去藥物治療與飲食的營養支撐,于娟再一次陷入了瀕死階段。

丈夫趙斌元接到電話後趕忙將她接回上海,再一次回到醫院的于娟被搶救了回來。

自責與恐懼在二人之間流動,這一次于娟真的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

從生死線上爬回來的于娟有了一份堅定的目標,她要用文字把患病後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于娟說:

「我做不了什麼了,能做的只有無畏施了。」

開始嘗試寫作的于娟明顯有了更好的精神狀態,她發現自己文章的點擊量每天都在增長,許多人都在關心著她,這使她信心倍增。

雖然要忍受疼痛,可為了能做些有意義的事,于娟開始用大量時間來寫作,她想告訴人們她在痛苦中學到了什麼,在死亡中看到了什麼。

在溫柔歡快的字句中,于娟表現得多是豁達與輕松, 很難想像這樣輕松的語言出自一個每日忍受蝕骨疼痛的人,或許她真的在這之中學到了什麼。

日記中的她不斷在尋找著癌癥能為她帶來的,而不是從她這里奪去的。

共計5萬字的「死亡日記」中是她在患癌後的一場新生,她說自己從未像今天這樣看待過自己的生命。

可惜,計劃中將要繼續寫下去的11年12年日記沒能如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