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殼也是寶 新加坡重大發現大量回收

2022-06-23     司馬懿     反饋

印度要廢棄的椰子殼,馬來西亞要丟棄的榴槤殼,就連爛掉的芒果,荷蘭也要一家獨大全部收購。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些國人眼中的「垃圾」,竟然被他們做成了產業鏈,產品遠銷世界! 用別人不要的垃圾創造財富,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新加坡人的發現—「榴槤殼」

要說「榴槤」這種水果,在我國真是神奇的存在。因為榴槤是熱帶水果,在我國只有海南、廣東和雲南等地有少量種植,而且產量一直都起不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這種我國為數不多完全依賴進口的水果,竟然有非常巨大的市場,不僅在2019年超過了車厘子,成為了我國的「進口水果」之王。更是在近些年來,成為了全球新鮮榴槤進口量最多的國家,占據了全球進口量的98%以上。

榴槤這種水果,見仁見智,喜歡吃的喜歡的不得了,不喜歡吃的見都不能見。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人吃這麼多榴槤,剩下的榴槤殼怎麼辦,又刺又硬,那可是危險的存在。相信大部分人都直接扔了,而有些廣東人會選擇留下來煲湯,能健脾補氣,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一隻榴槤的構成,榴槤肉只占了一部分,大部分都是榴槤殼,那得煲多少次湯才能用完?所以,在中國,榴槤殼最終還是被定義為了「垃圾」。

但作為世界上榴槤進口量第二的國家—新加坡,卻打起了榴槤殼的主意。雖然新加坡的榴槤進口量只占據了全球總份額的0.31%,占比小,但轉化成重量可不少。2017年,新加坡進口的榴槤大概在1.43萬噸左右,約有1000多萬個榴槤。 但是,在這1000多萬個榴槤中,可食用的榴槤肉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不到,剩下的全是外殼。榴槤外殼的硬度相較於椰子外殼,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處理方式一般都是丟棄或者焚化。但科學家們不樂意了,焚燒榴槤殼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加重環境的負擔,必須對榴槤殼加以利用起來。 終於,通過2年時間的研究,榴槤殼要「變身」了。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從粉化榴槤外殼中,提取出了一種高質量的纖維素。將這種高質纖維與甘油互相混合,就能做出一種質地類似魚矽膠,且能切成片狀的柔軟水凝膠。再加上麵包酵母中提取出來的有機分子天然酵母粉,讓水凝膠產生一種對細菌有致命作用的物質。 1千克榴槤殼中可以提取出20克的純纖維,僅僅20克純纖維就能做出800片長2厘米、寬1厘米的繃帶,也就是創可貼。研究人員曾在動物皮膚上進行過試驗,發現用榴槤殼所製作成的水凝繃帶可以提供長達48小時的抗菌保護,還能保持傷口部位涼爽濕潤,防止傷口乾燥,從而加速癒合。

不僅如此,科學家們還發現這種有機的水凝膠粘貼在皮膚上後,還能傳送電信號。也就是說,榴槤殼之後還能用於製作可測量心率的手錶帶等柔性科技配件。 科學家們表示:用榴槤殼製作的繃帶不僅可以進行自然生物分解,無毒無害。還能有效減少固體浪費,比傳統創可貼更環保。在提取纖維素時,沒有使用傳統的有機溶液,也沒有經過昂貴的酶處理,加上回收榴槤殼時也沒有太多支出。因此,由榴槤殼製作出來的創可貼成本是非常低的。

利用榴槤被丟棄的部分是一種創新,可以讓食用榴槤後丟棄榴槤殼的行為,不再成為惡性循環,將食用流量變成了「可持續發展」。科研人員還說,這項技術將來還會應用在其他水果、主食或者其他廢棄物上,有效程度減少食物浪費。 榴槤殼和創可貼,聽上去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東西,竟然能夠如此巧妙地進行單向轉化,既能解決環境問題,還能創造出價值。如果廢棄的垃圾還能為醫療事業做出一點貢獻,那還真是人類的幸事。

印度人的寶藏—「椰殼」

1/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