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家長務必讀一讀)

2022-05-25     玉兒     反饋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孩子會長成什麼樣的人,就看你給孩子什麼樣的「養分」。

============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

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極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成長環境,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一個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質,將來有著怎樣的性格,家庭起了決定性因素。

自卑的孩子往往來自這幾種家庭

1. 哭窮的家庭

很多愛哭窮的父母,並不是家裡有多窮,而是為了避免讓孩子養成奢侈浪費的習慣,故意讓孩子誤以為家裡很窮,讓孩子的物質慾望無法得到滿足。

我們不否認孩子或許會因為父母經常性「哭窮」而變得節儉了,但經濟上被嚴格管控,物質上總是無法得到滿足的孩子,內心的匱乏感會伴隨他的一生。

知乎上有個提問:家長對孩子哭窮會有什麼影響?

有個網友回答:

「低到塵埃里,感覺自己做什麼都不行,花錢變成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感覺自卑,不配擁有好東西,喜歡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一旦現實跟自己不一樣就會變得敏感易怒。」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的「童年陰影」理論證明:

童年的不被滿足,哭窮的環境,會讓人自卑,自卑的人長大後,更難自立。

2. 暴躁的家庭

看過一位國外網友發的一段話:

「我孩子自己滑倒了,把她的牛奶麥片潑了一身,地毯上也是。

我沒有沖她大喊大叫,怒氣衝天。

我把她扶了起來,幫她換了一身衣服,然後她跟我一起把這裡都收拾乾淨。

全過程沒有淚水,沒有羞恥心沒有喊叫。

我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會沖我喊叫,會收拾我揍我。

我拒絕讓自己變成那樣。」

有位教育學家說過: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就是發脾氣。

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父母總是用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對孩子非打即罵,其實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在孩子身上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在暴躁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要麼內心缺乏安全感,懦弱膽小,哪怕遇到不公平的欺壓也不敢反抗,總是習慣性的忍耐。

要麼讓孩子的脾氣變得暴躁,通過父母的行為,讓孩子誤以為暴力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不管孩子表面是暴力還是懦弱,孩子內心都是自卑的,都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3. 打壓的家庭

中國的父母普遍都是習慣於批評自己的孩子,哪怕心裡很為孩子驕傲,但是說出來的話卻變成了:「不要驕傲,虛心使人進步。」

但是在孩子犯錯時,卻從不吝嗇說那些刻薄的話:

「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

「你什麼事都做不好,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如果父母總是夸孩子聰明,孩子潛意識裡就會認為自己就是那麼聰明的人,所以會一直保持聰明的行為。

如果父母總是惡毒地批評孩子蠢,孩子潛意識裡就會認為自己真的蠢,表現出笨拙才覺得像自己。

父母總是擔心孩子驕傲,所以吝嗇與給孩子一點肯定和表揚,打壓式教育成了很多中國家庭的常態。

這種教育會養成什麼樣的孩子呢?

會讓孩子變得內向、自卑、不自信,這會影響他們未來的性格、行為、心理,甚至還會影響一生的幸福。

自信的孩子來自這幾種家庭

1. 陪伴的家庭

一位作家曾經說過一個殘忍的現實:

「父母的保質期很短,只有10年。過了有效期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拚命補償,也無濟於事。」

現在越來越多智慧的父母已經意識到: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有人說:沒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人24小時都賠進去,只有重視與不重視,如果把孩子當成重要的工作,再忙都能抽出時間。

那些捨得花時間陪伴孩子的父母,不會拿著工作忙當藉口。

他們儘可能的不錯過孩子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成長,始終陪孩子面臨成長中的各種問題。

有父母的支持和指導,孩子能迅速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他們能自由地探索未知、敢於突破,不怕失敗。

1/2
下一頁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10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80次觀看
玉兒 • 5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11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10次觀看
玉兒 • 0次觀看
玉兒 • 1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1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