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生草藥圖 之 虎耳草 篇 Saxifraga stolonifera Merrb.

2021-11-28     葉麗韻     反饋

虎耳草 Saxifraga stolonifera Merrb. (虎耳草科)

別名 : 金線吊芙蓉、石荷葉 、老虎耳、耳聾草、豬耳草。

藥用部份 : 全草。 性能 : 味苦、辛,性寒,有小毒。祛濕消腫,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主治 : 1. 外傷出血;2.急、慢性中耳炎;3. 癤腫、膿腫;4. 痔瘡,凍瘡 ;5. 毒蛇、蜈蚣咬傷。

一般用法 : 每用乾品 3 ~ 5 錢,水煎服;鮮草搗爛外敷或榨汁滴耳。

形態 :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毛;莖匍匐,細弱如線,紫紅色,著地後又生新苗。葉基生,心狀圓形,有長柄,邊緣波狀而具鈍齒,葉面暗綠色,脈呈白紋,背面帶紅色,兩面有白色長硬毛。花莖從葉叢中抽出,長 15 ~ 45 厘米;花白色,春夏開放,排成圓錐花序;花瓣 5 片,其中 2 片長約 1.2 厘米,其他 3 片短 2 ~ 4 倍,常有紫斑或黃斑。蒴果卵形,具 2 喙,有多數種子。

生長環境 : 多生於山谷、林下、陰濕的石隙;亦有栽培。

採集加工 : 全年可採。鮮用或曬乾備用。

上一篇 :中華生草藥圖 - 之 土半夏 Typhonium divaricatum (L.) Dence. (天南星科)

https://hker.life/article/1532090#9093

下一篇 :中華生草藥圖 - 之 槲寄生 Viscum articulatum Burm. f. (桑寄生科)

https://hker.life/article/1532323#9093

虎耳草

(虎耳草科虎耳草屬植物)

虎耳草(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又名石荷葉、金線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細長,密被捲曲長腺毛,具鱗片狀葉。產河北(小五台山)、陝西、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藥;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中文名 虎耳草 別 名 石荷葉、金線吊芙蓉、老虎耳、金絲荷葉、耳朵紅 中文學名 虎耳草 拉丁學名 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二名法 Saxifraga sarmentosa 界 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薔薇目 亞 目 虎耳草亞目虎耳草科 亞 科 虎耳草亞科虎耳草族虎耳草屬 亞 屬 虎耳草亞屬 種 虎耳草 分布區域 中國朝鮮日本 拼 音 HuErCao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8-45厘米。鞭匐枝細長,密被捲曲長腺毛,具鱗片狀葉。莖被長腺毛,具1-4枚苞片狀葉。基生葉具長柄,葉片近心形、腎形至扁圓形,長1.5-7.5厘米,寬2-12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圓形至心形,(5-)7-11淺裂(有時不明顯),裂片邊緣具不規則齒牙和腺睫毛,腹面綠色,被腺毛,背面通常紅紫色,被腺毛,有斑點,具掌狀達緣脈序,葉柄長1.5-21厘米,被長腺毛;莖生葉披針形,長約6毫米,寬約2毫米。

聚傘花序圓錐狀,長7.3-26厘米,具7-61花;花序分枝長2.5-8厘米,被腺毛,具2-5花;花梗長0.5-1.6厘米,細弱,被腺毛;花兩側對稱;萼片在花期開展至反曲,卵形,長1.5-3.5毫米,寬1-1.8毫米,先端急尖,邊緣具腺睫毛,腹面無毛,背面被褐色腺毛,3脈於先端匯合成1疣點;花瓣白色,中上部具紫紅色斑點,基部具黃色斑點,5枚,其中3枚較短,卵形,長2-4.4毫米,寬1.3-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長0.1-0.6毫米之爪,羽狀脈序,具2級脈(2-)3-6條,另2枚較長,披針形至長圓形,長6.2-14.5毫米,寬2-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長0.2-0.8毫米之爪,羽狀脈序,具2級脈5-10(-11)條。雄蕊長4-5.2毫米,花絲棒狀;花盤半環狀,圍繞於子房一側,邊緣具瘤突;2心皮下部合生,長3.8-6毫米;子房卵球形,花柱2,叉開。染色體2n=36, 54。花果期4-11月。 [1]

生境分布

虎耳草

產河北(小五台山)、陝西、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雲南東部和西南部。生於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叢、草甸和蔭濕岩隙。朝鮮、日本也有。模式標本取自栽培植物,原產地為中國或日本。 [1]

藥用價值

虎耳草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