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去世後,很多兄弟姐妹都不來往了?原因主要有3點,很現實

2021-09-23     司馬懿     反饋

老話說得好「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當遇到困難了,一般毫不猶豫沖過來幫一把的都是自己的親人,這都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尤其是兄弟姐妹之間,更是手足情深。然而,也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父母健在時,兄弟姐妹之間感情很好。可是一旦父母均不在了,那有些血濃於水的兄弟姐妹也會開始疏遠,變得「不親」了。這是為何呢?

第一、兄弟姐妹之間並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感情

中國式父母的養育往往以省心為標準,在中國多姊妹的家庭裡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是老大,你讓著她。」所以他們對孩子的要求通常都是聽話懂事,可是孩子是人又不是物件,不可能說聽話就聽話。

每次孩子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父母們為了儘快平息戰爭,會用自己的強權壓制孩子,而不理會究竟誰對誰錯。久而之久,孩子之間就失去了真正介入彼此內心深處的通道,反正無論事情怎樣都要遵守長幼有序的規則。

所以在很多兄弟姐妹之間只有規則,他們並感受不到彼此陪伴、共同生活的情誼,對方對自己來說只是擁有共同的父母的陌生人。一旦父母這個關係樞紐消失,通過父母強制建立起來的兄弟姐妹規則自然而然就會坍塌。

《小王子》裡小王子有一朵美麗的玫瑰,他每天悉心照料精心呵護。當他來到地球上,他看到成千上萬朵玫瑰,他很難傷心,但不知道為什麼,他還是放不下自己的那朵玫瑰。直到有一天狐狸和他說:「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和心血,才使你的玫瑰變得美麗。」

任何人之間的關係都一樣,只 有真的用真誠和時間陪伴過,對方在自己心裡的位置才會不一樣,才不會在權衡的時候首先放棄這段感情。所以,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其實是彼此付出、經歷、交流的總合。

很多人總是想當然地認為血濃於水,這一理論實際上和人性本質相去甚遠。即便有血緣關係,沒在人性裡撕扯過的感情,其實和路人甲乙丙沒有什麼兩樣,更別提有些兄弟姐妹之間還存在著嚴格的規矩,誰會在離職後還會和已經沒有利益牽扯的領導聯繫。

第二、個人差距過大

縱然是一母同胞,不同的孩子之間也存在差距。這種差距會隨著年紀的增長,體現在價值觀、生活方式、階級層次等方方面面。如果沒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彼此之間註定會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而漸行漸遠。

成年人之間講究的是價值互換,如果彼此之間沒有情感基礎、亦不存在交換的價值,走散幾乎是必然的結果。因此如果你非常珍視自己的兄弟姐妹,且他們皆非常優秀,那為了保持這份情誼,個人也應該努力不掉隊。

第三、父母偏心

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好不好,其實最根本的還在於最開始父母如何做。父母如果從小不在乎引導孩子之間感情,甚至長期偏心,那麼孩子在成年以後關係良好的可能性很低,當父母離開人世,彼此的聯繫即會驟減。

父母偏心造成兄妹感情不合的情況,在我們這個國家非常普遍。

重男輕女的思想頑固難消,它深深地根植在很多父母的心中。近幾年的熱播劇《都挺好》,蘇明玉的遭遇就是很多女孩的縮影。她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得不到家裡最好的資源,要把最好的一切讓給哥哥或者弟弟。明明同父同母,待遇卻截然相反,久而久之,兄弟姐妹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有的甚至反目成仇。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切恩怨情仇皆事出有因。那些以為多生幾個孩子,兄弟姐妹長大之後會彼此幫襯的父母,如果沒有做好早期的培育工作,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所以,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在自己離開世界以後,依舊能夠是彼此的依託。那麼,首先在養育的過程中就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確保自己給每個孩子的愛都是均勻的;

其次尊重孩子,以及孩子之間的關係,並給予正確的引導。如果一有矛盾就採用息事寧人的辦法,總會有一個孩子要受傷的,如此一來關係註定難以平衡。要謹記孩子們的事情先讓孩子們自己去處理,處理不了再介入。

人和人之間,能成為彼此的家人是一種福分。

若擁有了這份福分,請彼此之間記得珍惜。這個世界沒有多少人,能像兄弟姐妹一樣,和我們同吃同住,一起長大,一起見證彼此的成長。若能好好珍惜,那便是人生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