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孩子最深的4種親子關係,第二種最可怕,別再說為孩子好了

2021-09-18     司馬懿     反饋

很多父母最喜歡在子女面前念叨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然而,孩子長成什麼樣,和父母在家的表現是分不開的。與其成天在孩子面前意有所指:「你看看某某家的某某……」,不如反過來回答一個問題——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要知道,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一生的學校。

你是怎樣的父母,對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以下四種做法,看看你有沒有中?

控制型:愛控制的父母,容易養出沒主見的孩子

一個帖子在網上流傳:18歲的大一女生,性格好,勤奮好學,漂亮可愛,起初很受歡迎,可越來越不招人喜歡。室友形容她;「一點主見也沒有,一點愛好也沒有,什麼事兒都要請示我,生怕自己做錯,搞得我都有點煩她了。」

原來從小到大,她在父母的命令和要求下長大,稍有偏差就會被責駡訓斥。考大學、選專業,她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完全由父母一手包辦。上了大學,離開父母,她不知如何說話做事。

同學們愉快地體驗大學生活,她卻六神無主,每天都拉著室友問:「我這樣做好不好?我買這條裙子行不行?我參加這個社團行不行?」她形容自己:空虛,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對未來沒有任何期望。追根溯源,是父母控制型的教養模式惹的禍。

溺愛型:包辦的父母,容易養出自私的孩子

看過一部令人壓抑的動畫短片《巨嬰》。男孩的父母對他極盡溺愛。小時候,他只要喊一聲「媽媽」,爸爸馬上給錢,媽媽立馬下單,玩具堆積成山。長大後,他看到新款VR眼鏡的廣告,扯著嗓子喊「媽媽」。

父母年邁,積蓄無幾,可他並不體諒,還大發脾氣。無奈之下,母親掏出了自己的腎,兒子開開心心拿去,換了VR眼鏡。

玩著玩著,他餓了,又開始喊「媽媽」。可媽媽再也聽不到了……

這時,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出現了:他鑽進了已經去世的媽媽的身體裡,榨幹媽媽最後一滴養分。我們常說,慣子如殺子,驕縱養廢物。溺愛到最後,養廢的是孩子,自食惡果的是自己,毀掉的是原本和諧的親子關係。

權威型:霸道的父母,容易養出懦弱的孩子

曾有人問過著名兒童教育學家孫瑞雪一個問題:「我的收入水準不高,我的知識水準也有限,我能培養好孩子嗎?」

孫瑞雪回答:「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不取決於父母是否有錢,是否高學歷,取決於『規則』和『平等』。我們的規則就是,我們要把那種等級關係、那種總是有一個人高高淩駕在我們之上的東西排除在外,使我們的生命都處在一種平等的狀態中。」一語中的。

很多家庭裡,父母處於強勢地位,習慣高高在上,指手畫腳。孩子若不服從,就非打即罵,用粗暴的方式讓孩子害怕和順從。可「怕家長」並不是健康權威感的體現,是不平等的、單向的、以大欺小的關係模式。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有口難言。

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忽視型:冷漠的父母,容易養出缺愛的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韋布博士舉過一個例子,叫「沙灘上的凱薩琳」。

凱薩琳和父親在沙灘上玩,正玩得開心時,媽媽說:「到時間了,過來看書,你爸爸不可能陪你一天。」這時,她的父親沒有任何表態,只是站起身,拍掉膝蓋上的沙子。

凱薩琳失望地從沙坑裡走到媽媽身邊。多年以後,當凱薩琳想起這一幕時,依舊很傷心:「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景象讓我感到如此的悲傷。」

表面看,是媽媽打斷了她玩耍的興致。但根本原因,是父母雙方對她的情感忽視。媽媽不關注她玩得是否開心,爸爸沒有任何回應。

愛不可過度,也不可缺位,希望看到這裡的你,能夠做一位亦嚴亦慈的家長,多些理解和陪伴,多些寬容和鼓勵,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發光。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10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80次觀看
玉兒 • 5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11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10次觀看
玉兒 • 0次觀看
玉兒 • 1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1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