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一個人,說明他正在想你」,這種說法有科學道理嗎?來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2021-09-14     司馬懿     反饋

3.夢能反應個體的心理現象

夢境是人的願望和衝動,被壓抑到潛意識裡的一種真實的表達。也就是說, 夢境有時能夠真實反應人的心理狀態。

當人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見到某個重要的人,心裡就會產生思念的情感。 一旦進入睡眠狀態的時候,夢到了這個人,就恰恰驗證了自己的這種思念。

夢與我們內在的狀態息息相關,我們的心理狀態都會在夢中顯示。譬如最近感到不安、害怕,夢裡的事物就會相對奇怪、恐怖。

正因如此,內心被壓抑和忽略的情緒通過夢來得到釋放。 夢見一個人,則是在緩解自己的思念之情。

夢和自我心理狀態互相作用、互相影響。

所謂心理狀態, 產生的主體是自己,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夢境,一方面是由自己的心理活動造成的。

還有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的人,做的夢也會不同,可見,夢的形成直接由自身的狀態而決定。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夢中覺得一切感覺十分真實,情緒反應能夠不斷切換,那麼這個夢的具體內容,就主要是由情緒和下意識的慾望決定的。

所以夢見一個人,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因為自己內心想要夢到他。這個夢直接體現了內心的情感和慾望,和這個人是否想你沒有太過直接的關係。

但是人與人的關係是相互的,當你對一個人心生好感,妄圖對一個人好時,他是能感受到的,大部分人也都會回應你的示好。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人際關係 相互原則,意思是, 我們會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誰先對我們好,我你們就會優先報答他、喜歡他。這一點,在音樂類選秀節目中非常多了,比如《我們的歌》裡面的那英和肖戰。

所以,當你夢見一個人時,說明你是對他有好感的,願意接近他的,如果據此作出了實際行動,那麼, 在未來,他也可能會喜歡上你。

每個人都要做夢,夢對人的心理有著一定的調節作用。在人們的一生中會有無數的夢,做夢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現象,因此無需探究其背後的意義,我們應多加關注內心及現實生活。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