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一個人與母親的「關係和細節」,決定了他對世界的「認知方式」

2021-09-11     司馬懿     反饋

每一個人都有母親,但是在心理學的概念當中,母親卻可以劃分成為兩個不同的層面。

其中一個是現實生活中和我們共同生活的母親,而另一種則是母親的原型 。親生母親是一個無法被替代的人,她帶來了我們的生命,同時也陪伴著我們的成長。

而母親的原型則存在於人類這個集體,當中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幻想。我們這個集體會在無意識當中,尋求保護和滋養,而母親的身份和行為,最適合作為這種幻想的意象。很多人總會將父母想像成美好的代表。

但其實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幻想中的母親,她們都不完全代表正義的這一方。

這是一個集合的善與惡的角色,他們可以說是某些人痛苦的根源,也可以是很多人幸福的歸宿。很多孩子都有可能會成長為一個母親。

但這並不代表她們發生了這樣的身份轉變之後,就會迅速改變自己原有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有善良和邪惡的一面,即便是母親也是如此。她們有善良溫暖的一面,也會有一些惡毒陰冷的想法。

在某些人心中,母親是一個美好善良的代名詞,但對於某些人來說,母親很有可能是他們不願提起的噩夢。而一個人和自己母親的關係,很有可能就代表了他的命運 。因為母親的想法和行為,會對一個孩子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無條件的,因為這是她的家人,他們會發自內心地對他產生關愛。 而當父母稱讚他的孩子時,通常也不是因為孩子做出了某些事情,而是因為父母認可這個孩子,想要盡可能地給予他鼓勵。

這種沒有條件和門檻的讚美,會讓年幼的孩子覺得自己取得了勝利和成功,同時產生非常強烈的興奮情緒。 這種快樂激動的情緒,很有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並且促使他不斷去朝著新的目標前進。

而這種感覺也會推動他不斷進步,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能量和天賦,成為一個真正的獨一無二的自己。 但是母親的某些言行,也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從而導致他們失去對世界的興趣。

有些母親太過於溺愛孩子,讓孩子的人生過得非常順利,這反而不利於他們培養建立起堅固的心理防線。 當他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無條件的獲得讚美和寵愛時,這些孩子的內心就會萌生出強烈的不安全感,甚至會讓他們的情緒失控。

其實,幼兒出生後的一個月裡,他們還沒有辦法正確的認識自己,甚至無法意識到自己和母親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他們只會有意識的控制自己身體的某個部分,但是還無法認知到自己是一個完整的,可以活動的個體。

對於嬰兒來說,他們沒有一個完整的客體,也就是說他們不會明白某種東西,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從而對這種東西產生強烈的情感。 而對於兒童來說,這種關係則可以概括成為人際關係,是人的內在精神交往的一種人際關係模式。

嬰兒出生半年以後,他們已經非常依賴自己的母親,並且希望能夠在情緒上和母親實現同步。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有一定的意識,比如意識到自己正在和親人分離。當他們被抱離自己熟悉的人時,他們就會產生哭鬧的情緒。

不過直到嬰兒三歲的時候,他們才會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有所不同。 這時他們也會漸漸意識到,自己的母親和其他人是不同的存在,而且他們之間也沒有其他聯繫。這時幼兒也會嘗試自己和外界建立聯繫,也不會出現擔心失去自己的想法。

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

嬰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母親的存在與作用非常重要。 只有母親做出了正確的舉動,嬰兒才能夠逐漸度過這一生的階段,從而逐漸意識到自己和世界的正確關係。因此,一個人與母親的關係和細節,也決定了他對世界的認知方式。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