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悲喜在別人看來,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年紀越大越清醒:永遠不要指望別人「理解」你

2021-09-10     司馬懿     反饋

一個人最大的善良,就是管好自己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中,紀南嘉回憶北漂時,有一句話特別戳心:

不要指望別人能理解你的委屈,管好自己,就是對別人最大的善意。

是啊,管好自己,才能讓人感到舒服,久處不厭,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渴望被理解,可無論你如何表達,對方始終無法體會你的心情。

那一刻,你突然意識到,內心有太多的情緒,只有自己能懂。

作家蘇更生也曾說:「人想要表達的永遠不是他所說的內容,而是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年紀越大越明白,這世上哪有什麼感同身受,哪怕你們有過相似的經歷,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永遠不要指望別人理解你。

01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抖音上曾看過一個特別紮心的視頻。

前一天,博主去參加大學同學的葬禮,回來之後,她發了視頻說,前不久才和去世的同學一起K歌,唱了劉若英的經典歌曲《後來》,如今已經天人永隔。

葬禮上,同學被推去火化的那一刻,同學的媽媽撲向遺體,哭得撕心裂肺。

雖然身邊很多人也為之動容,但隨著葬禮接近尾聲,這種情緒很快就被另一種情緒替代。

還沒有出殯儀館的地下停車場,微信同學群裡就開啟了熱聊。

大家熱鬧地聊著哪裡的飯菜好吃,要去哪裡聚餐,還不停地互相開著玩笑,好像這一場葬禮,與他們毫無關係。

這讓博主突然覺得很悲涼,在他們眼裡,去世的那個同學,似乎還不如一頓飯重要。

一邊是去世同學的媽媽,撕心裂肺地哭泣,一邊是昔日的同窗好友,熱鬧異常的群聊。

怎麼看都像是「你的痛苦,與我無關」的悲涼劇情。

博主在感慨生命短暫時,更多的還是感歎人走茶涼。

你的悲喜在別人看來,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像一陣風就可以吹散的塵埃,那麼輕,那麼不值一提。

記得魯迅在書中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

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

世間百態眾生相,認真看,看的是一面鏡子,折射出自己的人生;

潦草看,看的是一場熱鬧,熱鬧完別人,熱鬧自己。

於你而言,天要塌下來的大事,於別人而言,不過是天上飄雪花一樣的小事;

於你而言,令你歡欣雀躍的好事,於別人而言,可能會是刺痛別人的遺憾。

你的難過,你的悲傷,在別人那裡,有時只是矯情;

你的快樂,你的喜悅,在別人那裡,有可能是炫耀。

無論快樂還是悲傷,能與人說的又有多少呢?

苦而不言,喜而不語,或許才是最好的狀態。

02感同身受是奢望,冷暖自知是常態

看過一段話:「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萬丈光芒,有人一身鏽。」

這世間,感同身受本就是奢望,冷暖自知才是人生常態。

即使有人給你安慰,你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安慰捉襟見肘,心裡的苦與累,只有自己感受最深。

作者林覺夏曾在文章中講過一個故事。

她的朋友小章,去年因為疫情,被公司變相辭退。

這次辭退,完全出乎小章意料,畢竟他已經幹了很多年,算是公司的元老。

這讓小章的心裡十分鬱悶。

收拾東西準備離開的時候,他想和旁邊關係比較好的同事傾訴一番。

誰知他剛開口,那個同事就對他說:「哥們兒,我這會兒有點忙,要不咱們改天一起吃個飯你再說?」

小章聽到這話,便明白了同事的意思,到嘴邊的話,就這樣硬生生給憋了回去。

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他回到家想和妻子聊一下自己內心的苦悶,卻只換來妻子的抱怨,抱怨他丟了工作,抱怨家裡的一切花銷,都要壓在妻子一個人身上。

無處訴說的小章,只能溜進衛生間抽了根煙,來緩解心裡的苦悶。

想起一段真實又紮心的話: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別人也許會同情,也許會嗟歎,但永遠不會清楚你的傷口究竟潰爛到何種境地。」

年輕的時候,總是倔強地直言:心事,一定要說給懂的人聽。

可越長大越發現,真正懂自己的人何其少。

有了心事,翻遍通訊錄,也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

即使找到了,人家也不一定有時間和耐心聽你訴苦。

你也終會明白,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個孤獨的存在。

生活於我們,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03永遠不要指望別人理解你

前幾天刷朋友圈時,我突然想起,很久沒有看到發小瑤瑤的動態。

順手點開她的頭像,我才發現,瑤瑤的朋友圈停留在去年十月份,之後便再也沒有更新過。

「這世上,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你。」

看著她最後這條朋友圈,我想起當時她講過的一段經歷。

由於她結婚多年沒能懷孕,婆家人急得不得了。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