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不對,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張馨予減肥失敗,心態崩潰引熱議:請停止「無效」的努力

2021-09-08     司馬懿     反饋

只是忙碌半天後,才猛然發現,原來水就在身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思路不對,再怎麼努力也沒用。

02

有效努力,是有成長性的

生活中,許多人都和張馨予有著類似的遭遇:

學習時,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成績卻始終落後於人。

工作中,每天熬夜加班,業績反而頻頻下滑。

明明那麼拚命,也付出了大量精力,卻沒有收到好的結果。

歸根結底,其實就是 錯誤的思維方式催生了無效的努力

知乎作者@二當家李多餘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有效行為」和「無效行為」的區別:

「有效行為」是有成長性的,有積累價值的,是每做一次都會為下一次提供回饋和優化機會的;

而「無效行為」,你說得再好聽,重複一萬次,花再多時間,也不會變得有效,只會讓你原地踏步,懷疑人生。

想起言承旭在《披荊斬棘的哥哥》中一個上熱搜的舉動,他在發現團隊的問題後,清醒地提出:希望大家多批評,不要再說好話。

因為只有糾正了問題,努力才有了效率。

下面這個「有效妝」和「無效妝」的對比圖,或許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左邊的無效妝容,就算你每天花幾個小時化,換各種品牌的化妝品,也無法達到右邊的效果。

這就是毫無成長性的努力。

熬夜加班的人並未意識到,自己毫無章法的努力恰好是本末倒置,最需要休息的時候不休息,該工作的時候自然沒精力工作,努力沒成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學習英語的人,把「掌握英語」的目標簡化成「每天背10個單詞」,就很容易出現:辛辛苦苦背了幾千個單詞,但仍然記不住,也沒辦法把它們真正運用起來。

減肥失敗的人,大多只是把「我要減重30」當成自己的短期目標,結果辛辛苦苦通過運動和節食降低了體重,但生活習慣沒有真正改變,沒過多久就又反彈了回去。

如果張馨予們能夠換種思維方式,意識到「減肥」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減少多少體重,而是為了保持一個更健康的體態,就會發現, 他們無法實現目標,其實是生活方式出了問題

他們需要做的,不是每天關注體重計上的數字增減,並以此作為是否繼續節食或增加運動量的依據,而是調節整個生活方式。

比如,戒掉零食和夜宵,在保證營養的基礎上減少多餘卡路里的攝入,同時堅持長期的運動。

等到身體不再需要多餘的食物,並養成了每天必須做運動的習慣後,良性迴圈就形成了,新的生活模式就自然而然地讓體重減少了。

前段時間因為身材出圈的王陽,就是個正面例子。

43歲還保持這樣健康的體態,就是他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健康生活的習慣得來的。

03

有效努力的根源,是看清事物的本質

什麼是本質?

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對話:

A:「我喜歡吃手擀麵,因為手擀的勁道,比機器做的面好吃。」

B:「那我給你擀一波,或者你上街隨便找個阿貓阿狗來擀,你看看好不好吃。」

A:「你這不是抬槓嘛!」

B:「當然不是。面好不好吃,不在於是手做的還是機器做的,而是面的軟硬度、厚薄寬窄以及面的結構,這是做工的方式決定的。只要給機器設定的參數滿足『好吃的面』所需要的那些條件,無論是機器還是手工,都能出來一樣的結果。」

可見,本質就是扒開現象花裡胡哨的外衣,露出事物本來的樣子。

就像「烏鴉喝水」,本質是為了喝到水,甭管水出自何處,只要是能喝,就應該就近取水。

看清本質,才能做出最有效的努力

自媒體作者韓大爺的雜貨鋪曾提到一個學英語的例子:

有的人在記單詞的時候,要麼拿過來就抄,一個單詞抄一百遍,抄完就忘;要麼捧著個單詞表看,一看能看一小時,結果看了跟沒看一樣。

有的人就比較聰明,他們會把單詞劃分成一些單元,按照遺忘規律曲線反復回看,每次看的時間都不長,但頻率高,還會利用語境記憶,讓抽象的詞義給大腦以具體的刺激與呈現。

學習效果誰好誰壞,一目了然。

兩者差距就在於: 是否意識到學習的本質規律

前者的努力為的是讓自己安心,或者說只是為了趕進度,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後者的努力才是真努力,相比於前者,他們的記憶更有摩擦力。

同樣的,減肥的本質也不是讓體重變輕,而是重建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過重」只是不健康的一種表現方式。

只有從本質上改變生活方式,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

知乎上曾有人提問:「是什麼造成了人與人的差距?」

其中高贊的一個答案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而最高級的思維方式,就是能夠看清事物本質的思維方式。

因為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懂的人,註定擁有不同的命運。

10個人關注我,9個成爲富人;給你的人生一點感悟,教你如何努力獲得最大的成果,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就會更近一點。點贊關注與你一起體會百味人生!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