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憑藉運氣賺到的錢,會因為認知不夠而虧掉:廢掉一個人的不是「貧窮」,而是被貧窮限制了「認知力」

2021-09-08     司馬懿     反饋

絕大多數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 馬雲

對於這句話,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馬雲曾經演講的時候說過這句話。但是真正能夠吃透這句話裡面的深層次含義的人可能並不是很多。

所以,很多人即使 被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但是還是會繼續選擇自己的人生信條「因為看見,所以相信。」而且還會發出自我感覺很有道理的質疑,「看都沒有看見,你還怎麼相信呢」?

眼睛即是監獄,目光所及之處就是圍牆。

美國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納什,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印度克延比都(koyambedu)蔬菜市場很是繁榮,這裡生活著一群很窮的小商販。

每天清晨,他們會向富人借1000盧比,然後去進貨,賣完可收回1100盧比,到了晚上,他們要還給富人1050盧布。

也就是說,他們一天的收入是50盧比。

後來納什告訴小販們,如果他們不把這50盧比全花掉,每天只需要省下5盧比用於第二天進貨。由於複利效應,他們只需要50天,就不用再去借這1000盧比的本錢了。

但是,沒有一個商販這樣做,他們長年維持著找富人借錢的習慣。

納什教授說:

「那些長期處於稀缺狀態的窮人,培養出了短缺頭腦模式,其判斷力和認知能力會因過於關注眼前問題而大大降低,沒有多餘頻寬來考慮投資和長遠發展事宜。」

這是典型的,認知低下導致的貧窮。

01

在我老家,一個十八線小鎮,最近幾年有個故事流傳甚廣。

小鎮上有個開酒樓的老闆,生意還算興隆,每年有上百萬的流水,日子過得很富足,稱得上是我們小鎮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後來這位老闆盯上了房地產生意,覺得做房地產一定能賺到錢。

於是,這位老闆賣掉酒樓,賭上全部身家,從銀行貸款,正式進軍房地產。

開始動工的那天,鞭炮齊鳴,異常紅火,還請了戲班子唱了一天的戲。

房子就這麼大張旗鼓地開始蓋了,可在房子蓋起來以後,根本賣不出去。

為什麼呢?

因為就在這幾年,小鎮的年輕人都湧向了城市,而年輕人又是買房的主力,年輕人走了,房子自然賣不動了。

如果認真觀察,你就會發現,現在小鎮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在城裡租房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在這位老闆的認知裡,只看到了房地產的「暴利」,根本看不清小鎮經濟發展的趨勢,最後蓋的房子自然都砸在了手裡。

不久後,這位老闆迅速破產,從小鎮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到現在眾叛親離,嘗盡了人情冷暖。

尼采說:「 眼睛即是監獄,目光所及之處就是圍牆。」

認知越低的人,目光越短淺,看不清時代發展的趨勢,只看得見眼前的利益。

一個人很難看清超過他認知以外的事情,也不可能賺到超過認知范圍以外的錢。

即便你憑藉運氣賺到了錢,最後也會因為認知不夠而虧掉。

02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條消息,很是感慨。

有一個村叫董村,董村盛產農產品,比如水蜜桃、藍莓、土雞蛋、蜂蜜等等。

但由於物流滯後、資訊不暢,儘管農產品很優質,還是會經常陷入滯銷。

而很多農產品都是有季節性的,一旦過了季節,就更難銷售了。

為了不讓農產品過季,村民不得不虧本銷售,能賺一點是一點,盡可能彌補損失。

這種狀況持續了很多年,直到一個大學生的出現,才改變了現狀。

這個大學生是怎麼做的呢?

一是,為董村設計了村標,將村標註冊成商標,並對農產品統一進行包裝設計;

二是,藉助線上網際網路推介與線下節日活動宣傳相結合的方式,打響董村的品牌。

這樣一來,銷售管道打通了,產品經過包裝設計,也顯得更高大上了。

農產品的銷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村民依靠農副產品的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500元提高到2000元以上。

村民的思維僵化,固執的認為農產品賣不出去,就只能低價銷售,只要不砸在手裡就行。

但大學生卻站在一個更高的視野,想到了更好的解決方案,解決了村民們頭疼多年的問題,這就是認知的差距。

認知越低的人,思維越僵化。

自媒體人張涔汐說過:

我們的認知是一把無形的尺子,它丈量著你對外界判斷的結果。」

認知決定行動,什麼樣的認知就決定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為。

你的思維認知,決定了你能達到什麼樣的人生高度,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