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我鼓勵你,做一個「冷淡」的人:林志玲是溫暖的代言人,而我覺得她活得太累了

2021-09-03     司馬懿     反饋

董卿曾說過:「這個世界,哪有什麼冷暖自知,只不過是感同身受罷了。」

平時生活中,瞭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釋;而不瞭解你的人,解釋也是做無用功。

最近,國內非常暢銷的一本書《人與人,始於外觀,終於三觀》被無數人刷屏——頻率相似的人,不說話也會彼此瞭解;不同頻率的人,說了也不會理解。

裡面一句很有道理:「兩個人聊得來,靠的不是相同的話題,而是相同的邏輯。但是,兩人要聊得深,靠的不是相同的邏輯,而是相同水準的認知能理。」

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有些時候,你對別人熱情,卻換來了對方的猜疑;你和別人打招呼,對方卻不懈理你,於是,你落了個「熱臉貼冷屁股」的結局,自己尬出天際也無處訴。

你好心幫助別人,對方卻感覺你瞧不起他;你多次熱情主動,別人卻把你做的當成了理所當然┅┅

原本是情分,卻變成了他們心目中的本分;原本別人欠自己人情,卻成了應該做的。

有句話說得好,一旦慣著對方,想改也難了。因為一向熱情的「好人」,一旦以後做事不依著對方,便成了過錯。

正如人們常說的,你做對了1000次,假設有1次做的不好,那麼其他999次的功勞也會被埋沒或否定,甚至被說成你人品不行。

同樣的,假若你第一次對人熱情了,以後一旦稍微冷淡一點或拒絕,最後得罪人的後果要比剛開始就不幫助、不熱情還要嚴重。

這就是人們腦海中潛在的「得寸進尺」思維。

蔡康永的一句話被無數人圈粉:「做個冷淡的人吧,否則人太累了。希望學會做一個冷淡的人。」沒有如此經歷的人,怎會有如此感悟。

當然,這裡的「冷」並不是意味著:不管不問,逃避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樣的交際方式反而增添一種朦朧的神秘色彩,這就是人際關係處理中的「距離美」。

《菜根譚》裡也提到: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需要注意保持一定距離。比如: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這無疑教育我們:做人,不能太過於熱情。

正如「刺蝟效應」中的一句話:「關係過密反成疏。」這一點也不假。

有時候溫暖過了頭,會讓自己更加心累。

因為這個世界,除了自己,你管不了任何人,就連自己的孩子也是。

試想,等孩子大了,孩子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作為父母,即使有所期望,但孩子的事情最終還是由他們自己做主。

做一個冷淡的人,才不會為情所累,為情所傷,為事所繞。

老鄉張美在前幾天失戀了,其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對男友一如既往的「熱」,導致對方被愛的「心累」。

都說女追男,隔層沙。女追男,男方很容易感動,也不好意思拒絕。

開朗單純的張美暗戀同事彭明幾個星期後,終於「忍」不住向對方表白了。

彭明感覺畢竟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事,自己實在不好意思直接拒絕。

為了給張美面子,他對張美羞澀地說:「那我們就相處一段時間試試吧。」

張美看著眼前這位讓自己心儀已久的男神這麼爽快地答應了自己,激動地直接跳了起來,她暗想:以後對彭明要更加熱情體貼。

為了讓彭明也真心喜歡上自己,此後,張美表現得非常主動熱情,她常常給彭明送吃的,以表示自己的「關心」。

在單位,她毫不顧及彭明面子,直接在很多同事面前,公開對著男友喊:「親愛的」等類似的話,還經常跟蹤男友,生怕男友和其他女同事一起走路說話。

彭明是一個很儒雅,很有內涵的男子,他實在看不慣眼前這個太熱情的女友,感覺被愛得心累。最後,他提出和張美分手了。

熱情原本是件好事,但是過度的「熱」,會讓對方覺得沒身份,自然得不到對方的尊重和喜歡。

愛是一門藝術,顯然需要一定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

有人將愛情比作追蒼蠅,你越去追,它越飛得快,飛得遠。你不必理會它,它就自動在你身邊轉。

假若張美是一個外表穩重的「冷淡人」,哪怕稍微矜持些,也不會讓彭明這麼煩。

如此「不冷淡」的張美,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己。

的確,做一個「冷」的人,會讓人更加有吸引力,會自覺地給人以想像的空間。一味的熱,時間久了不免惹人煩。

同學小香剛參加工作時不太懂職場規則,凡事都表現得很積極,甚至用搶風頭方式來期盼獲得同事或領導的好評。

單純的小香經常在公司屬於那種出力最多,卻最不討好的人。她經常得罪人不說,有時候還無意中越權,遭到領導的唾棄。

小香是個做事有效率的麻利人,經常很快就做完了自己的分內工作。

1/3
下一頁